宋皎留神看他的动作,却见太子经手的那些折子,并非是叠在一起的,而是在旁边分成了三叠。
最旁边的一叠最少,只有两本,而且照她观察,这两本最耗时间,其中一本太子足足看了近一刻钟才勉强写了几个字,而在这期间,他的眉头一直都皱着,而另一本,则是一个字都没写,只是看了许久。
中间的几本也有些颇费时间,但太子的表情虽凝重,却还平静,右手边的那叠最多,而且批起来也很快,半刻钟能看三本。
宋皎观察了片刻,便猜出最右手的那些必然是不要紧的请安谢恩之类的,所以他看的很快,中间那些,自是正经大事,但还是能够解决的,所以他神情还算平和,只有左手的那两本,一定是什么棘手的、甚至一时难以决断的,暂时搁置在那了。
眼见右手的那一叠高了起来,有点挡住他的动作了,宋皎走到跟前,悄悄地把那些折子拿起来放在了旁边。
赵仪瑄提着朱笔,扫了她一眼,微微一笑:“知道那些是什么?就乱动。”
宋皎道:“想来是殿下方才所说的请安谢恩之类的。”
“明明没靠前,怎么就能这么快的看出来?”赵仪瑄并没否认,头也不抬地:“既然如此,只是让你在这儿干站着岂不暴殄天物。”
宋皎微怔,赵仪瑄又拿起一本折子,扫了开头便往旁边一扔:“给你看的这些,你瞧瞧都是黄绫面,或红纸或黄纸,无非是谢恩,请安,乃至于贺表,总之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你通看一遍,最后告诉本太子是何人哪里为何如此就是,只留神字眼里有无什么不敬或者不避讳就行。你知道的,虽然未必有人敢在这上面弄花样,但也不免有些胆大包天的家伙。”
宋皎还未回答,太子又道:“放心吧,不会有人知道。你多看几份,今夜兴许……还能睡一个时辰。”
宋皎半信半疑,按照他所说打开了一份折子,却见是江南道织造司上表称今年蚕丝丰收云云,宋皎从头看到尾,除了感受到织造司对于好年景的喜悦,倒也并没什么。
才看完,又一本抛了过来,打开看时,原来是陕西巡抚派人上贡了本地的特色甜瓜,并祝祷皇帝皇后,太子殿下安康。
她连看了几份,心才安了,确实这些都并非是有关朝政军机等的大事。
赵仪瑄正批了一份,抬头看她:“这些看完了?”
宋皎会意,便先递给他一本:“这是秦州地方兴建大佛寺功成,主持谢恩。”
赵仪瑄只扫了一眼,便落笔写了个已阅。
宋皎又给他展开一本:“这是江南道的贺表,并蚕丝产量丰足。”
赵仪瑄才批完,宋皎又递一本:“陕西巡抚进贡了特色甜瓜……”
太子才要落笔,忽然觉着不对:“怎么了?你没说完。”
宋皎道:“折子上说祝祷皇上皇后以及太子安,但是我记得皇上去年因吃甜瓜害了病,从此似乎不喜此物了。”
太子望着她,嗤地笑了:“你连这个都知道?”
宋皎道:“只是听程大人说过一次。”
太子哼道:“皇上不吃,你喜不喜欢吃?留下来给夜光吃。”
宋皎忙拦住他:“殿下,不可戏言。”
赵仪瑄瞄了她半晌,终于道:“知道了。”想了想,便写了一行:“不喜此物,不必再送。”
宋皎这才一笑。
太子当然不会忌讳甜瓜的,如今特特在这折子上写了拒绝的字样,若是皇帝知道,当然该清楚缘故,也会感念到太子的孝心。
宋皎一连递了六本,所说毫无差错。
赵仪瑄半刻钟不到都批完了,笑道:“你瞧,是不是比本太子之前批的更快了?”
他的心情大好,又特指了指手上的一本:“这个是西南道永州报说连日雨水增多,怕秋汛有碍,本太子不让你去,是不是为了你好?”
宋皎只能干笑着低头。
原来这些折子里,有一大半却是关于谢恩请安之类的,赵仪瑄有了宋夜光这个帮手,如虎添翼,他只管去琢磨那些难以料理的棘手大事。
期间,盛公公进来过几回,他最担心的是宋皎,怕她一时又犯了犟性,言差语错又惹怒了太子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谁知非常意外,要么是宋皎在默默地看折子,要么是她端着折子温声低语地跟太子汇报所为何事……要么是两人说话,太子的脸上时不时地都是过于舒心的笑意。
盛公公看的眼珠儿都有点往外凸,他简直不敢相信眼前所见。
这半夜,盛公公所做的仅仅是送了两次茶点,他非常的识趣,连话都没多说就退了出来,因为他隐隐感觉到,在这个时刻,太子是不愿意有人打扰的,而公公也希望太子的愉悦可以更长久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