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那别人问我们咋就有了这么多银子,我们咋说?”陆兰儿道:“而且我觉得买十亩地,咱家也种不过来。爷奶岁数大了,不可能终日在地里操劳,虎头虎蛋岁数还小,更是干不了什么活儿。我就更别提了,做个针线可以,种地未必能种的了。荣哥儿以后要读书,里外里我爹娘哪里种的过来十亩呢?要我说,就买两三亩,一亩地种点儿粟子花生,趁着年景好还能多卖几个钱。剩下的就种玉米红薯,至少一年里外粮食够吃了。”
就奔着这个想法,叶老爷子在官牙挑了半天,挑中了三亩地。这三亩地离野马屯子那个山头不远,叫永旺村,卖地的以前也算是有点儿家底,只不过家里有了病人。这人一生病,银子流水似的往外花,家里存的那点儿家底很快就没了,只能卖地。
他家这三亩地已经种下了冬小麦,价格比较高,一亩要二十一两,怎么都不愿意降价。
穷人买不起价格这么昂贵的上等田地,有钱人又觉得三亩地零碎,不值得看,于是便宜给了叶老爷子。六十三两地钱,二两手续费,加上五两红签费,七十两银子就没了,换了薄薄的一张地契。
官牙为了赶紧在年前把这钱赚到手,还特特张罗着帮叶老爷子买东西,收拾妥当跟着一起去了那个叫永旺村的地方,找了那家卖地的把地看了,手续办了,又着急的催着去签红签。
叶老爷子干脆把一家子人送回去,骑着骡子跟着官牙又去了镇上,把红签盖了,捏着地契心里这才踏实下来。
“看看看看,这就是地契,”柴氏捏着那张纸给家里人都看过,然后小心的藏起来,“咱家也是有地的人了,哎哟,我跟老头子不用发愁了。以前想着如果打不了猎,没的银子花了,我跟老头子干脆就进了山不下来了。如今好,有地,趁着我们还能动弹多种几年粮食,咱们能吃到新粮,多好。上面种着三亩冬小麦呢,来年就能收麦子了,有面粉吃了。”
她说着说着,忍不住抹起眼泪来。
她闺女受欺负孙子断了腿都没哭,看见几百两银票也没哭,但是如今有了地,老太太憋不住哭了。
“看给我奶奶高兴地,”陆兰儿拿了布巾给老太太擦脸,“三亩地算啥呢,如果咱家荣哥儿好好读书,拿了秀才头筹,咱家三亩地都不用交税,攒着粮食钱还能买地呢。以后咱家不止三亩地,十亩地,二十亩地都有可能的。爷爷奶奶就等着做个地主多好?”
“哎哟我丫头会说话,还地主呢,哈哈哈哈。”柴氏被陆兰儿逗笑了,“有我丫头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你们都指望不上,我就指望我丫头活着,让我丫头给我赚个地主当当。”
陆兰儿笑倒在柴氏怀里,一家子都忍不住开怀起来。
在叶老爷子回来之前,家里就已经开始蒸馒头包子了。馒头是三合面的,高粱玉米和小麦面。小麦面稍微放多点儿,这样蒸出来的能选软一些。包子是白菜鸡蛋豆腐馅儿的,家里养的那几只鸡到了冬天也不爱下蛋,好不容易凑够一篮子,半篮子要留着走亲戚,剩下半篮子自家就奢侈点儿吃了。
剩下点儿菜馅由陆兰儿提议蒸了菜饽饽,不过这不是那种合了玉米面捏皮儿包的,而是把菜馅团成一团,在玉米面里滚上一遭。这样蒸出来的菜饽饽馅儿大皮薄,孩子们都很喜欢吃。
蒸豆包的豆沙叶氏已经熬出来了,黄米面也墩在炕头上等发。
叶老爷子回来之后又蒸了糯米面加黄米面的粘糕,这种不用发面,直接和匀了跟蒸窝头一样中间空个窝窝,捏几颗枣子进去,放在笼屉上蒸熟。
糯米面是精贵的东西,家里就买了三斤,混合了黄米面,好歹蒸了两锅。
刚蒸熟的粘糕又香又软,拿筷子戳着吃都要用手托着,生怕粘糕拉长了掉地上。
蒸完粘糕就到了吃晚上饭的时候了,热一锅玉米红薯粥,啃上几个之前蒸出来的大白菜馅儿包子,一家人吃的开心又满足。吃完晚饭略休息一下,黄米面就发好了,可以蒸豆包了。
北方这边冬天冷,不少熟食放室外都能冻上放的住,简直就是天然的大冰箱。只要在大缸的盖子上压上石头,就不怕那些山里的小东西出来偷吃。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都会一口气做出很多主食来冻上,随吃随拿,十分节省时间。
这边炕烧了一宿简直坐不住人了,一家子搬着着东西去了隔壁屋重新烧炕,嘻嘻哈哈的说笑着。一盖帘一盖帘蒸好的豆包被搬进院子放凉,然后装进大水缸里。看着那一缸一缸的食物,全家人都开心极了。
可是他们开心,离着他们两座山头的雷家,似乎不怎么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