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是被鸡废了,储君之位还得有人担当。
人选只能在长孙皇后的儿子中出现,这一点不用问。
别的妃子也有皇子企图谋反,李世民毫不留情地就杀了,李承乾搞那么大的事情,跟着他谋反的人都掉了脑袋,他活下来了。所以,这个问题还用问吗?
长孙皇后的儿子,还剩下魏王李泰,晋王李治。
李泰精明能干。李治性情柔和,宽厚仁孝,友爱兄弟,并不以精明见长。
从一国君主杀伐决断的角度,应该让李泰坐上储君之位。
实际上李世民最初也是这么想的。
本就机灵的李泰一见此机,从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反应。
都包括啥呢?
第一,对李世民承诺,自己将“杀子传弟”,将来会把皇位给李治的。
第二,去吓唬李治,说,谋反可没有好下场,你看咱叔李元昌,撺掇李承乾谋反,怎么样?掉脑袋了吧。
李治跟他们的亲叔叔、汉王李元昌本来就要好,一听真心害怕了,就去跟李世民告了状。
于此同时,李承乾也告了李泰的状,说,如果不是他先起了夺嫡之心,我何至于被逼无奈,企图谋反呢?
两个儿子的告状,李世民听进去了。
情势摆在眼前,如果李泰上位,李承乾和李治的命,都保不住。
从玄武门走出来的李世民,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一点,而且儿子们自相残杀,已经发生过一次了。
李泰是精明,可是精明过头野心太大,早早就生了夺嫡之心,的确是他先挑起了事端。
李泰是机灵,可惜机灵一过了头,就变成活脱脱的小家子气,狐狸尾巴满世界的乱晃,晃的人眼睛都疼。
大唐盛世这么大的一个盘子,操盘手怎么也不能是这样的一个人吧?
李世民伤心了,带着李治来到了两仪殿,当着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好几个重要臣子的面,就要拔剑自杀。
臣子们赶紧劝住,说陛下何至于此,咱还有李治可以作为储君呀。
李世民悲哀地闭上眼,叹口气,就这样吧。
就这样,鸡娃失败事件,最终的处理结果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