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记得老闺女以前不反感李家三小子。
看来,应该是李家三小子后来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让老闺女不喜,不愿意遵守这份婚约。
“想,爹,我不喜欢李荣昂着大脑袋看我,骄傲的不可一世的样子。有什么了不不起,不就是家里有个嫁到城里的姑,有啥的。
没有搅和泥土的老农民,他们城里人吃啥喝啥。去城里没读几天书,就变成那样,以后还不知道变成啥样。
我不喜欢忘本的人,这种人天生反骨,不是个好的。”
楚母听到闺女的话,心中恼火,原来李家三小子一直瞧不起自家老闺女,气的在一边,狠狠,“呸,我家闺女就是不嫁人也比嫁他,不就是在城里读书吗?
君君要是想,也去城里读书,娘有钱,供你。”
“娘,我不去,我要在家赚钱,以后出不出门子都有钱孝敬您和我爹。”
又蹭蹭娘,爱娇的表孝心。
“好,赚钱,他爹,你下午就借牛车进城,带着君君去卖了那药材。对了,东西给老大老三老四看看再去。”
“行,我现在去喊他们进来先瞅瞅,然后让老四去借车。”
“也行。”
夫妻俩的决定,都是为老闺女盖房子铺路。
十分钟以后,楚家三个儿子,呼着粗气,盯着眼前的人参。老妹儿的运气也太好了吧,一下子三根百年以上的人参。
“看好了吧,那我说点事。”
楚父收好三支人参,一支要炮制留在家里,一支直接送去市里卖。
人参是贵重药材,在县里卖不上多高的价钱。去市里找老关系,能卖上好价钱,至少能涨一层的价格。
“爹,您说,我们听着。”
“君君的意思是,留中间的一支在家里。以后留着自家用,还有两支卖出去换钱。
先说好了,换的钱都是君君的。
君君说了得到的钱,盖两座小院子。一座是给我和你们娘住,我想了想,就把咱家的院子扩扩,新房子盖在院子里。
另外一座就盖在隔壁,是君君个人的,我打算把君君的户口从咱家迁出去。以后啊,她一个人一个户口,这样的话,也省的有人背后嚼舌根子,说君君占哥嫂的便宜。
至于君君结婚前的吃嚼,都算我和你娘的。
你们有意见没有?”
三个大男人被亲爹的神操作给惊到了。
“爹,房子归小妹就归小妹,是小妹自己赚的,我没有意见。可是干啥要把小妹分出去,没人说小妹吃闲饭。”
“哼,你们不说,能保证你们身边那一位,也不说。我可不愿意让君君在自家还听人嫌话。分出去,她也是我的闺女。”楚母霸气,拍了一巴掌老大,疼的老大连反驳的没机会反驳。
“好了,你娘说的对。你们不说,能管得住另外的人不说。君君分出去也是我和你娘的闺女。就这么办,老四,你去村长家借牛车,我和君君去市里一趟,明天回来。
给村长说清楚,让村长家备些草料,等我回家给他钱。”
“嗳,就去。”
“去吧,记得闭紧嘴巴,不许说我去干嘛?”
“知道。”
老四想说我又不傻,可后来看见老娘瞪着他,不敢嘀咕,迈开大长腿大步走了出去。
吃过午饭,在三位儿媳的茫然中,父女俩驾着牛车背着包袱背篓,离开东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