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坐在院子里,带着几位族侄女正炮制药材。几人嘻嘻哈哈,说着一些好玩的事情。
“太太,有人来看病。”贴身伺候的张嬷嬷高兴的来禀报。
她就喜欢看太太给人看病,给人治病。
“请进来吧,让田嬷嬷上茶,再上两碟点心,核桃小酥,桂华糕。”昭君拍拍手,手中的碎屑,站起身,在边上的洗洗手。
进屋换了一身青色的衣裳,衣炔飘飘,仙风道骨,亮洁出尘,她自己改良的几套衣服,不像道服也不像传统襦裙。
但穿上很好看,几位小姑娘也跟着学着做了两套,穿上以后,都说好看,美滋滋的。
小姑娘们也赶紧的洗手,她们也要去瞧婶婶给人治病,不过一般是躲在屏风后。
婶婶说,看了要保密,不能在外说。
张嬷嬷请何二太太一行进到第一进专门收拾出来的诊室坐下。
诊室内,有散发着清香的兰花,茉莉花等花卉。
布置的如同现代的客厅,长沙发,还有茶几。
两间房打通做一个大诊室,一边是文案改造的看病桌子。
“真雅致。”陈老太太四下打量,张望了一下。
“真特别。”何二老爷在隔壁的等待区,好些病人都是带着夫君一起来。
昭君特意开了一间等待室,布置的也不一样。
几位女眷在诊室,看到了一群神仙的画像,每一个下面都有香案。
香案下方,早已备好不少的香腊。
每天早晚都会点燃一炷香。
等了没多久,昭君飘然而至,“让诸位久等了。”
“仙姑好。”
何二太太与娘家母亲,两位嫂子齐齐起身。
映入眼帘的是一位年轻气质出尘的美貌妇人。
“诸位好,坐吧,不知是哪位要看病。”
昭君说的都是看病,不说求子。
至于别人怎么唤她,那随意。有人唤她:君仙姑,陈大夫,陈太太。
“仙姑,我,我,瞧瞧。”何二太太也顺着昭君的话,没说求子,只说瞧病。
昭君指了指宽大案几对面的舒服单人沙发椅。
“请坐,伸出手。”自我介绍,然后才开始把脉。
昭君把了一会儿脉,才问到,“没大事,调理两个月,就能痊愈。只是这两个月,最好是清修的好。”
“仙姑,我想请仙姑帮我测测,命中可有一子?”
何二太太犹豫了一会儿,才说出自己的真正的想法。
“行,那知道规矩吧?”
“知道,我夫君也来了,在隔壁休息。”
昭君望了一眼身边一直目不斜视的张嬷嬷,对方点下头,表示明白,过去隔壁请来何二老爷。
侯家的三位女眷,被引入另外一侧屏风后。
大户人家都重视这些,换成是周边的乡村人家这种情况,一般可不会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