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雅芝微微一笑,“妈妈闲着也是闲着……”
其实,安雅芝有些话并没有说出口来。自家经济条件太贫寒,儿子马上面临着娶亲成家,家里没有钱怎么成。虽然夏晓雪并不在乎什么物质,但作为副市长家的千金,婚事办得太寒酸,也叫人笑话。安雅芝不想让自己的儿子脸上无光,最近便开始琢磨着怎么赚些钱来,存起来给他准备结婚用。
但这些话安雅芝不会说,她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如果她这么照实说,安在涛肯定不会同意让她这么辛苦。
……
第二天一早,安在涛早早地就去了奕辰住的宾馆,顺便还给他带去了两根油条和一袋豆浆。
奕辰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安在涛带来的豆浆油条,一边跟他商量着今天的采访行程。昨晚在临睡之前,安在涛都考虑好了,这次报道,最关键的是到交通局等有关部门了解和掌握关于高架桥的数据、信息,用翔实的数据来说服人,而不是泛泛的说教。
你说这高架桥危害多多,但到底危害在哪里?老百姓看报纸不会考虑那么多,需要视觉和感官上的冲击。譬如这高架桥自打建设成投入使用以后,一共发生了多少起车祸,死了多少人,伤了多少人,造成了多少经济财产损失——这些数据的罗列,远远比“妙笔生花”更动人。
毕竟,通讯报道不比散文小说。
等奕辰吃完,两人正要出门时,赵策却闯了进来。
赵策的神色很着急,也顾不上跟奕辰寒暄,直接就向安在涛道,“小安,市委办赵主任打来电话,让你今天早上9点跟奕主任一起去市委采访杜庚杜书记。”
安在涛似乎并没有太吃惊,“采访杜书记?面对面专访?”
赵策点了点头,“是啊。别废话了,赶紧走,市委办的车就停在楼下。”
……
……
黄泽名安排来的摄影记者张超早已等候在车上,见到安在涛和奕辰上车,不由笑着向两人打了个招呼,“奕主任是吧?您好,我是晨报摄影记者张超。小安啊,你现在可真正成了大红人了……面对面采访市委书记,这在我们滨海晨报历史上还是头一回。据说是杜书记点名让你过去的,啧啧。”
安在涛笑了笑,也没说什么,倒是奕辰很是热情地跟张超寒暄了两句才坐下。
面包车飞驰而去,向着市委的方向。
望着飞速后退的车流人流,安在涛的思绪如飞,心里却一片淡然。他明白,昨晚夏天农肯定是亲自过去跟杜庚达成了某种“共识”。而正是因为心里有了底气,杜庚才会显得这么迫切,竟然不惜亲自出现在媒体视野中来推动高架桥拆除的事儿了。
第042章杜庚
市委办公楼很破旧,大概是滨海50年代的建筑,已经老得不能再老。外观破旧一些还不打紧,主要是里面的功能设施问题多多。不是漏水,就是漏电,再就是厕所被堵。
滨海市是一个沿海经济强市,市政机关的办公楼这么寒暄,这在国内来说也是不多见的。前任高洋高书记早有在新区建设新的党政机关办公楼的心思,但不知为何这事儿却耽搁了下来。而杜庚到任之后,更是坚决不同意花钱盖新大楼,所以市委的一干人等不得不还是窝在这烂楼里苦捱着。
机关干部叫苦连天,但也就是在背地里发发牢骚。
当然,大楼后面的常委小楼,虽然外观跟前面的大楼一样陈旧,但里面却是重新装修过的。
一个瘦高的青年焦急地等候在常委小楼门口,见面包车姗姗来迟,不由嘟囔了几声,“赶紧的,杜书记已经催了好几遍了,杜书记时间有限,一会还要开会。”
安在涛淡淡地扫了这人一眼,知道他便是滨海市委配给杜庚的秘书张亚楠,但杜庚却不怎么让他跟班,只是留在办公室里处理些杂事和文件。
常委小楼里非常的幽静,幽静地让人多少有些毛骨悚然。而这里,就是整个滨海的权力中心,所有影响滨海的政令就是不断从这里发出。
拥有前世记忆的安在涛对这里当然并不陌生。他与奕辰还有背着笨重长焦单反相机的张超,跟在张亚楠的身后上了二楼。刚拐过弯来,宋亮已经等候在门口,远远地向安在涛他们招了招手,“快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