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朝托腮问道:“你和他直说,不怕他是敌国派来的妖道?”
海赤罗眉头紧蹙,瞪了眼越朝。
胡道人朝天一拱手,道:“左圣一派素来清正,又有燕赤霞道兄威名在前,我自是相信。”他顿了顿,有些刻意又有些急切,笑道:“但娘子所说不无道理,承蒙道兄不弃,不如在此论道证身?”
人可以撒谎,但道统的根本理念总不能造假。
本不欲与胡道人深交的海赤罗,无奈的看了眼越朝,率先自证身份与胡道人论起了左圣法派的理念。
两个道士论道,越朝根本听不懂,干脆起身上街去转悠。
盱台县城街道的行人大多是妇孺和老人,街上青壮多是巡逻的辅兵,且来往匆匆。
城门原本张贴告示的城墙旁边,建起了能遮风挡雨的告示板。几个刚进城的人正围着告示板驻足。
越朝一路闲逛,跟着刚进城的商贾围观告示板。
告示板共有三块。
中间一块张贴着盱台县安济坊的榜文,大概含义是告知民众如何预防疾病,如果出现特殊病症的患者,要及时向安济坊的大夫就医,若是不是寻常风寒之类的特殊疾病,安济坊免费救治。若身体略有不适,还可以去安济坊免费领取一碗药汤。
右侧的公告板讲了盱台县衙的基础政令,还有一些通缉令。
左侧的公告板张贴着官府向民间用人的榜文,比如:如何入伍成为辅兵和城门军,府衙号召出家人救助百姓并按照人数发放度牒,还有一些类似漏泽园等隶属机构的用人要求。
几个刚入城的商贾同样看完了告示板的榜文,小声讨论起来。
“盱台的漏泽园竟要人?”
“想来是战事吃紧,掩埋处理尸体的人手不够用了吧。”
“军中的事哪用得上漏泽园的人?”
“无论军中事务还是县衙民政,不都是盱台知县兼任?说不好,反正与我们干系不大,不如赶紧抛售了货物早点走下一趟吧。”
“唉,趁着没打仗,能多跑两趟就多跑两趟吧。”
几个商贾说话间,一小队人马走进城池。几个衙役领路跟随,押运着三辆轮车向城中驶去。为首的锦衣青年未着甲,穿着书生袍似有功名在身,但举手投足间带有明显的武将气质。
被战事影响的盱台百姓,早习惯了戎装兵士的出入。这队显眼的人马进城,往来行人亦没有多少人围观。
反倒是为首的青-->>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