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男女同校并不代表女学生一定能接受到平等的教育,也不代表社会一定全部认可。】
【1935年,当时的北平市市长提出“取缔男女同学案”,获得北平市社会局的认可,重新提出男女分校。而且开办了北平市第二女子中学校,在女二中开学典礼上发表开学演讲,说:“你们来这里读书的目的,是要学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所以要你们学习家事和劳作。”】
【北平市第二女子中学为了培养女学生成为贤妻良母,甚至辞退厨师,让女生都去学“炊事”。】
荆咕忍不住嘲讽:【这难道不是厨师学校?】
【许多有识女性也发现,社会整体上旧思想偏多,如果没有女校,百姓宁可不让女儿读书。于是女性开始自己成立女校,让女子有更多的求学机会。】
来自广东南雄珠玑巷的朱雅宜原本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接受西方文化教育,思想开明,而且大胆有为。
在1933年,朱雅宜自己掏钱,耗费了全部身家财产,在南雄创办了广东第一所由女子独资成立的女校——四德小学。
“我的学校,要叫做‘四德小学。’”朱雅宜站在自己耗尽家财成立的校门口,笑容充满自信,“历朝历代,大家总要求女子要‘三从四德’,我们新时代女子,要独立,就要抛弃‘三从’。要有美德,也是新时代的四德!”
新学校,新招牌,新的思想从此刻开始扎根。
当“四德小学”对外开始招生时,事情却没那么顺利。
对这样一所私人承办的女校,许多女孩子不敢去。为了解决生源问题,朱雅宜首先鼓励学校老师把自家女儿送来读书,后来慢慢吸引民间的女孩子也来读书。
当学生多了起来,问题也变得多了。
“朱校长,有些孩子年纪还大了,我们小学还收吗?”
“收!”朱雅宜毫不犹豫把招生的年龄从小孩改成了不限制,“我们不收,她们没地方去学习。”
“朱校长,学生太穷,交不起学费,还收吗?”
“收!”因为学生的经济条件,朱雅宜把缴纳学费也改成了“自愿制度”。
“能交就交,交不出学费就免费。”
“朱校长,有学生说吃不起饭,想退学。”
“带她吃饭去,伙食费我来出。”
因为来了许多贫民女子,朱雅宜相继开除优厚待遇:免住宿
费免书本费在学费上是自愿原则能交便交交不出来就免费。
如果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朱雅宜不但一分不收还自费承担学生的伙食费。
以致于后来这一所小学里的女学生越来越多除了适龄的小孩还有一些实在是家庭贫困的大龄女青年只要想读书朱雅宜来者不拒。
朱雅宜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分班由老师用不同的教材因材施教教授国语、算术、常识、书画、体育、音乐此外还有兴趣小组教授写作、阅读、手工纺织还有一本适应新时代不同场景的书信礼仪的“女子新尺度”。
除此之外朱雅宜最重视的是时事教育与爱国教育。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日本侵略军!”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国耻不断日本侵略惨案让每个国人对之恨之入骨朱雅宜经常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三省的事实为题材教育学生勿忘国耻。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为了鼓励女子英勇不畏站朱雅宜还会主持女学生们编木兰从军歌舞剧参加社会活动宣传抵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到可惜的是到1944年朱雅宜因为自己身体不好只能将一手创办的四德小学停办。
这所学校虽然短暂成功的模式为整个广东女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后世许多女子有了新的目标。
而对古代女子而言同样是有了新目标。
——“原来女子不仅可以进学校学习还可以自己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