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奚聚风的真力因分出大部分化作利剑阻挡少白翁的攻击。所以,这看似占了优势反击的一掌,对少白翁来说造不成任何伤害。
见对方的反击并没有讨到什么便宜,少白翁心中一定,忙要撤掌后退,以准备新的攻势。
不过此念头刚一动,对方已有了行动。张开的手掌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拳头,同时左手剑指急向少白翁的眉心戳去。剑指尚未触碰到额头,但指上剑气已经压着他眉心不断跳动。
少白翁亦是反应极快,见对方剑指射来,连忙左足向后退了半寸,稳住身形,脑袋向后一闪。紧跟着左掌向上斜推,将剑指隔开,右手猛地向后一拉。
但听嘭的一声响,少白翁身后的地面,被剑气射出一个大坑。
奚聚风知道,少白翁练的是“度日如年功”,这种功夫练得时间约长,越减少寿命。少白翁定然没有练多久,那么实战情况下就不如他奚聚风。
既然真力比拼不相上下,那就比招式。
本来,两人都可以先后退,然后再组织新的攻势。
但奚聚风却把握住了这次机会,抓住了对方的手,目的就是为了攻对方一个出其不意。他看重的就是对方习武时间不长,临敌经验不足。既然握住了对方,又怎会被他轻易的挣脱。
虽然少白翁的手很用力的往回抽,但拳头还是在对方的包围中。
不过奚聚风却想错了,少白翁虽然习武只有短短的两个月,也没有跟成名人物动手的记录,但临敌经验却不一定少。
他手下有很多不入流的小帮小派,这些人大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抢夺地盘、争夺位置的事很常见,少白翁就参加过不少这样的争斗。这些人虽没有高深的武学,但却教会了少白翁许多实战经验。
少白翁虽与天竺僧声闻有一战,但也只是比试真力于意念之战。
这一场,才是真正把实战运用到高手的对决上。
少白翁用力一拉,虽然没有抽回手,不过奚聚风可高兴不起来了,因为他知道自己中计了。
少白翁并不打算把手收回来,而是借势前冲,用右膝重重的击向奚聚风的小腹。
奚聚风在惊吓之际,立即松开右手,左手顺势下移,去格挡对方的一击。但为时已晚,奚聚风的手刚松开,却有被少白翁抓住手腕,而他的左手无论在角度还是在力度,都挡不住少白翁的一击。
就在这关键时刻,奚聚风右脚立定,左脚向少白翁的左踝骨踏去。
这招“围魏救赵”使得少白翁不得不改攻为守,右脚斜踏,拦住了对方的攻势。而他的左手则下压,去拦截奚聚风向他小腹拍来的一掌。
哪知两人的手刚一接触,奚聚风的手却立即绕开,以一个精美的弧线点向少白翁的右腰。
少白翁见状立即变招。
但他不知道,奚聚风这样并非虚招,而是实打实的与他硬碰。
一个蓄谋已久,一个临时变招,两手相撞,少白翁立感左手一阵酸麻。不过还好他功力深厚,真力催动下,酸麻之感立消。
少白翁明白,自己虽然参加过帮派之间的争斗,但高手间比试的经验却不足,与奚聚风这种大派子弟相比,自己立落下风。既然自己在招式上胜不了对方,那就先不要急于打倒对方,而是求稳。
平平稳稳的攻;平平稳稳的守,先不败,再反胜。
经验不是一下子累积成的,明白了这一点,算是个好的开始。
之后的攻守转换之间,奚聚风尽显华山外派“奇”的武学特点。
就算是对华山派武学极为熟悉的人,也不敢在对战的时候,说对他们的招式了如指掌,更何况是对战高手经验不足的少白翁。
面对奚聚风的每一招每一式,他也尽是堪堪拦住,连多余反击的功夫都没有,更不要说是找出对方的破绽。
不过,少白翁知道,论实战,他不是奚聚风的对手,处处抢占先机也不适合他。他只有守,稳稳当当的守,逐步蚕食对方的意志、信念。
因为,这才是他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