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笑了笑,好像是如此。
“朕本打算跟元靖谈谈,他却派人把朕挡回来了。晋熙会盟才过去几年,边境好不容易恢复太平。实话告诉你,如今大梁的国力,打仗一点都不难,但朕却不想再打了。”
元焕看向院中的花架,淡淡地说:“最好不打,打起来谁都不会赢。”
王乐瑶知道这句话的分量。
若起战事,伤亡再所难免。两国这几年都吃到了停战的好处,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只是魏帝年轻气盛,对北海王诸多忌惮,也不肯见他们,所有一切都不过是空谈。
王执跟冯氏大概聊了一个时辰,才打开房门走出来。
王执从他们身边走过,目光停在元焕的身上,然后不发一言地离开了。稍后,竹君就跑来,说王执独自走了,不来辞行了。
“北海王莫怪,我父亲的脾气向来如此耿直,并无恶意。”王乐瑶解释道。
“无妨。”
冯氏走到元焕的身边,两个人交换了眼神,心照不宣。对于王执来说,当年冯氏的死始终是他心中的结。如今结打开了,不论好坏,至少他不会再耿耿于怀了。
“我们也告辞了。”元焕说道。
萧衍和王乐瑶送他们出去,临上车前,冯氏对王乐瑶说:“阿瑶,你姨母想见见你,你愿意见她吗?”
“姨母?”王乐瑶觉得疑惑,她就一个姨母,已经死了,哪里又冒出来一个?
冯氏解释道:“就是当今的冯太后,我的堂姐。”
原来这位冯太后跟她竟然还有几分血缘关系。
冯太后的亲生儿子元翊算是他们几个间接害死的,这次见面,颇有几分鸿门宴的意思。萧衍当然不想她去冒险,正想回绝,王乐瑶说:“我想见她。”
既然见不到魏帝,见一见魏国的另一位掌权者,也未尝不可。
“好,我为你们安排。”冯氏说完,就上车离去了。
萧衍还是不大赞同王乐瑶去冒险,王乐瑶说:“你忘了我们来北魏的初衷就是为了停止兵戈?我去劝劝姨母,或许她会听我的呢?”
萧衍想起他们刚刚认识那个时候,王乐瑶就经常劝谏,胆子大得很,一点都不像养在闺阁里的女子。他既然把她带出来,就不能拘着她,应该让她彻底放开手脚。有冯家的关系在,她又是大梁的皇后,冯太后也不会把她怎么样。
过两日,冯氏就坐牛车来接王乐瑶进宫。
北魏的皇宫跟建康宫不大一样。若说建康宫是秀美灵动的,北魏的皇宫则是巍峨壮阔的,有中原的风土养出来的气势。
冯太后坐在花园中的石桌旁边,手里拿着一根羽毛,逗桌子上的一只猫。
那只猫跟当年萨珊波斯送给王乐瑶的很像,都是通体雪白,眼睛跟宝石一样。
冯太后看起来也就三十出头的模样,保养得很好,一身明黄的绣着凤凰的大袖衫,头戴步摇,指尖上染着鲜红的凤仙花汁,点缀着那白葱般的手指。她的眼眸中还有光亮,并不像是那种被深宫岁月磨平,而暗淡无光的眼神。
冯氏带着王乐瑶过去,冯氏行礼,王乐瑶是大梁的皇后,按理说是不能向别国的太后屈膝的。所以她只执了见礼。
冯太后扭头看她,嘴角有丝很淡的笑容,“坐吧。”
王乐瑶坐下后,冯太后就打发冯氏离开。冯氏迟疑,冯太后说:“我还能吃了你的女儿不成?放心吧,我就跟她单独说几句话,你去旁边的殿阁休息就是。”
冯氏这才行礼告退。
冯太后又命左右宫女退下,自顾逗着猫,“你跟梁帝为何来都城?不怕我报杀子之仇?”
“您若想报仇,就不会在此处见我。我们此行,是想劝太后跟魏帝止戈。”
冯太后头也不抬地说:“你们大梁插手魏国的内务做什么?难道梁帝还想趁乱出兵?大魏你们还吃不下,趁早回去吧。”
“太后,这几年魏梁两国休战,给两国带来的好处,想必您也亲眼看见了。当年我国皇帝为了和平不惜孤身北上,与宣帝订立会盟。若是您跟如今的魏帝因为夺权而打起来,魏国势必元气大伤,诸王又想通过进犯大梁来寻求新的土地和财富,那么晋熙会盟就成为一纸空文了。那对魏国,也绝对不是件好事。”
冯太后看着猫,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