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正业一一作答后,他又问:“盐场有多少现盐,可供多少张盐引的量?”
池正业大概估算了一下:“十张到十二张。”
“那随后每个月的产量能供多少张盐引?”苗掌柜又问。
池正业计算了一下:“大概六到八张。”这还是加快产能的情况下。
苗掌柜说:“那这统一卖一万两银子一张就不对了,我提议,先卖三十张,前面十张现在就可拿盐,按一万四千两银子一张卖,余下的二十张依次按一万三千两银子和一万二千两银子的价格售卖,时间往后拖得越久,盐引的价格就相对便宜。”
池正业豁然开朗:“苗掌柜此计甚妙,否则没拿到盐或等久了的,必然不满,现在按出银子的多寡来排队,大家也没意见了。”
而且他们还能多卖些银子,商人们也高兴,皆大欢喜。
苗掌柜笑道:“正是。这些盐引分三批卖,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东西太多了也不值钱,盐引也一样。”
最后两人合计好,于次日将此事公布。
果然,商贾们对这个安排都没意见。先拿到盐那就贵一点,晚拿到盐就便宜点,能等的,完全可以买两个月,三个月后的拿盐的盐引。着急的,就多出点银子。
搞到后来,三十张盐引硬是被他们卖出了四十万两银子。
若是等后面将所有的盐引都卖出去,那就能赚钱二三十万两银子,更别提还有食盐的利润。
刘子岳听完这事,咋舌:“你跟苗掌柜果然是搞钱的好手,等什么时候缺钱了,咱们向朝廷要点盐引,光是倒卖盐引也能大赚一笔啊。”
不过他也没拦着,你情我愿,商人们既然愿意出这个价购买盐引,必然是有利可图。
***
对比刘子岳这边的喜气洋洋,崔元庆的胡子都快揪掉了。
原因无他,国库又没钱了。
六月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宣王暴毙了。
宣王是延平帝唯一的亲弟弟,比延平帝小了十来岁,刚过不惑之年,长得白白胖胖的,见人带着三分笑,并不仗着延平帝的宠爱就肆意行事,相反他为人和气,因此人缘颇好。
宣王喜欢画画,游山玩水。延平帝曾想给他派点差事,让他在朝中做事,但都被宣王给拒绝了,宣王直言他不耐烦去衙门,只想吃喝玩乐。
亲弟弟就这么点要求,延平帝怎么可能不满足。
因此延平帝对这个弟弟非常大方,每年的赏赐都非常多,甚至超过了太子和晋王。
现在宣王因爬山时突然昏迷,送下山便咽了气,兄弟俩连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延平帝心里特别难受,以至于连朝会都停了两天。
等他缓过劲儿来,先是亲自去了一趟宣王府,回来后,又伤心不已,数次落泪。
皇帝一伤心,可不就得花银子。因此,他要求礼部以最隆重葬礼给宣王下葬,又陪葬了大批珍贵的宝石、古董、名画等等。
弟弟这么早就死了,延平帝又将一腔爱心撒到了侄子侄女身上。
宣王跟延平帝一样能生,甚至更甚,毕竟他比延平帝还自由,又不缺银子,府里时常有新鲜的美人进来,有别人送的,有他自己在外面看上的。
二十余年下来,宣王膝下共有子女五十多人,光是嫡子嫡女便有四人。
旁的庶出,宣王也不重视的子嗣延平帝肯定顾及不到。但对这四个嫡子嫡女还有一名宣王非常宠爱的妾室所生的女儿,延平帝都给予了额外的封赏。
三个嫡子,长子继承宣王的王位,两个次子都受封为郡王,嫡女破格封为公主,宣王疼爱的庶女册封为郡主。
这一通封赏下来,延平帝的爱弟之心是得到了转移,伤心难过也抚平了不少了。但可怜了户部啊,这一桩桩的封赏、葬礼不需要银子吗?
国库本来就紧张,现在又额外掏出这么一大笔银子,到七月,国库见底了,连各个衙门的经费都开始拖延推迟。
刚开始,崔元庆还能用种种理由推脱。
但京中各衙门的官员也不是傻子,稍微一打听,很快便知道了,国库现存的银钱所剩无几,已经拨不出多少来了。
于是,大家争先恐后赶紧派人来要银子。
七月十日,距中元节还有五天的时候,户部门口突然排起了长队,都是京城各衙门来要银子的。
这种盛况,前所未见。-->>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