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身子靠在椅背上,手指轻敲着桌案,等待着崔嬿的下文。
正当崔嬿不知如何接话时,候在外面的的杨公公就走了进来,站在殿内中央低声禀告:“圣上,沈贵妃求见。”
沈宁是沈安的女儿,昔日入宫后便宠冠后宫,大皇子亦是她所出,满岁便被封为了太子,只不过好景不长,自打皇后生下二皇子后,她的荣宠也到了头,她此刻前来求见圣上,目的不言而喻。
“不见,让她不必再等,回吧。”许是帝王都善于喜怒不形于色,萧景神色未变,声音也听不出半点起伏。
杨公公应了一声,刚准备出去回禀沈贵妃,就听见一道温柔又决绝的女声传至殿内:“圣上若不见臣妾,那臣妾便一直跪在此处不起。”
御书房的门虚掩着,崔嬿自门缝望去,隐隐见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女子,隔得太远,瞧不真切,但她哪怕是跪在门前,都是端庄优雅,想必应是位国色天香的美人。
杨公公此时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巴巴地望着萧景。
“她既然要跪,便让她跪着吧。”
人人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今日崔嬿倒是真真切切的见识到了,看向沈贵妃的眼神不自觉地带着怜悯,圣上给她宠爱,她便是高高在上,风光无限的贵妃,圣上冷落她,她便是顶着一个贵妃名衔的空壳。
门陡然关上,杨公公已走出殿内,崔嬿这才回过神来。
萧景见等不出崔嬿的下文,便将目光移向不远处挂着的一幅地图,神色黯然,半晌才缓缓开口:“数年前,京城还是三家鼎立,互相制衡,前些年裴家出事,家中只剩孤儿寡母,势力大不如前,而谢将军近些年来多数都在边关驻守,不问京中世事,如今京中就剩下沈家一家独大,若是再不打压,朕这天下怕是要改名换姓了。”
崔嬿听到谢家时瞅了一眼谢离,之前她不理解为什么他要装傻充愣,现下倒是有点头绪,谢家势力不在京城,倘若他行事不顾后果,挡了别人的道,怕是已经死上几百回了,而谢将军数年征战沙场,战功累累,威名遍布天下,若谢离在京中锋芒毕露,又不知会是谁的眼中钉,肉中刺。
萧景绕了一大圈,最终将剑指向谢离,目光紧盯着他,语气中带着难以忽视的威压:“百姓聚集在大理寺前闹事,谢少卿竟也管不了吗?”
“是臣失职,臣甘愿受罚。”
“罢了,说来说去你也就会这两句。朕原想着沈为是沈家独子,给他定下死罪,沈安定然会有所动作,不曾想他竟如此狠心,当日在朝堂之上一句求情的话都不曾说。”
商讨完沈为的事,萧景应是想故意冷落沈贵妃,拉着崔嬿和谢离二人下了好几局,崔嬿不善棋艺,与他对弈几个回合后就在一旁观战,再次感叹谢离胆大妄为,一点情面不给萧景留,赢了嘴上还说着侥幸。
两人从御书房出来时,外面的天空已是乌云滚滚,暗色渐渐席卷整片天空。
沈宁还跪在门前,双眼无神地望着门内,身形不曾晃动半分。
崔嬿看她如此倔强,忍不住提醒道:“贵妃娘娘,眼看着就要下雨了,依臣拙见,与其在这求圣上大发善心,不如出宫去求沈相,沈相在朝为官这么多年,他开口求情,定有转圜的余地。”
沈宁感到错愕地抬头看了眼崔嬿,大抵是没料想她会同她说话,听见弟弟有救眼眸一亮,随即又暗淡下去,怅然道:“他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沈相,凡事以己为先,又怎会为了沈为服低做小,本宫如今于他而言,也不过是个弃子。”
齐整的脚步声自耳边响起,是皇宫中的禁卫军正在进行申时换防。
“或许,可以一试。”沈宁望着远处,神情颇为感伤,倏然没头没尾地喃喃道。
崔嬿顺着她的视线看去,什么都未发觉,只以为她估算着出宫求沈相有几分把握,见她想起身,下意识地伸出手想帮扶一把,却被一旁的谢离制止,她偏头看向他,愣了片刻,倏尔深觉大意,她现在是男儿身,又怎可与宫妃接触。
“臣告退。”待沈宁踉跄着站起身,她才拱手告别。
接二连三的事打乱了崔嬿的计划,自那天答应许乐护她周全,便一直将她放在大理寺,现下也只好再随谢离共乘一辆马车回去。
“方才在皇宫说话多有不便,我心中有仍一事不解,当年谢家离京后,崔家就出了事,我总觉得这两者之间必有联系。”崔嬿坐在马车侧端,眉心蹙起,问道:“谢伯父当年为何突然决定前往边关?”
“当年的事具体我也不清楚,只知道我父亲收到了一封信,便火急火燎地带着我们前往边关了。”
信?她好不容易了解到一点线索,当即追问道:“送信之人查不到源头吗?”
谢离轻轻摇头,知晓她很在乎这件事,解释道:“我爹收到信时是深夜,信的内容只有我爹知晓,阅后即焚,他第二日上朝便向圣上请命驻守边关,那也是我最后见到你的一日。”
说完最后一句话,便直直地盯着她,好似担心一眨眼她又会消失,可惜崔嬿沉浸在回溯过去,一点没注意到。
她刚得到的线索又断开了,顿时心生烦闷,问道:“边关有什么急事能让谢伯父日夜兼程?”
谢离没回她这个问题,反问她:“先前在大理寺跟踪你的,可是沈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