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乐看着谢离抱着崔嬿从她面前经过,顿觉这画面好生诡异,她自己本身略通医术,跟上前想为崔嬿把把脉,谁知刚到房门前,就见谢离将人都赶了出来,吩咐道:“都在外面候着,没有本官允许,不许靠近这里半步。”许乐心想着好歹昨天也算是共患难了,她还得靠着崔嬿保命呢,万一她有个三长两短,她可如何是好?索性耐心地候在一旁。
而大理寺门口围着的一群百姓见崔嬿昏倒,面面相觑,担心闹出人命,一时之间安静许多,衙役将带头闹事的人带走后,便散开了。
约莫半炷香的时间,衙役就领着赵宜年快步往里走去,赵宜年右手提着药箱,左手时不时的用衣角拭去额上的汗珠,一步也不敢停歇。
“见过公子。”
谢离本坐在床榻尾端,见赵宜年来了才起身站至一旁,眼睛都未曾朝他看,连忙摆手,催促道:“快给她看看。”
赵大夫将药箱放置在桌上,从里面拿出一个脉案垫在崔嬿手下,右手搭在她的脉象上,沉思了片刻,便将脉案收回,朝着谢离拱手:“这位姑娘脉搏微细无力,眼白多血丝,是元气衰退,气血不足的迹象,老夫开一剂十全大补汤,好生调养即可。”
谢离点了点头,替她掖好被角,将药方拿给衙役后,就亲自送赵宜年出去。
在一旁候了许久的许乐总算找到了机会,瞥了一眼药方,白芍药,川当归,白术……都是些活血补气的药材,想来应该没什么大碍,便回自己房里了。
谢离的猜测在赵宜年手中得到了证实,自打当日在酒楼第一眼看见崔嬿,就认了出来,不过既然她不愿意说,他也不会去拆穿她。
只是没想到他找了十年,这丫头竟乔装打扮成了男子模样,也难怪他曾派人前往冀州崔家打探消息未果。
谢离带着赵宜年一面向外走,一面说道:“多谢赵伯,有劳你跑这一趟。”
“公子哪里的话,只是……”赵宜年欲言又止。
谢离大概猜到他想说什么,神情平淡:“赵伯有话但说无妨。”
“那老夫就直言了,方才那位姑娘,可是近来京中街谈巷议的那位崔家状元郎?”
“正是,此事,还请赵伯切勿向任何人提起。”谢离之所以请他来,就是怕他人知晓她的身份,带来麻烦。
“那是自然,不过欺君罔上可是杀头的大罪,公子怎会同她一处?”
“故人重逢,自是不能袖手旁观。”
赵宜年百思不得其解,从未听闻公子有这样一位红颜知己,沉思良久,脑中灵光闪现,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悄声问:“莫不是那……”
他早些年是跟随谢延将军的军医,后来年岁大了,疲于奔波,谢将军就让他留在了京中谢家,他对当年之事也有所耳闻,如今想来也实在惋惜。
谢离没再多说,将他送至门口就返身回去了。
春日午后,暖阳微醺,转眼就已到了未时。
崔嬿一睁眼就看见了坐在窗下卧榻上的谢离。
谢离左手撑着头,右手捧一卷书,听见床榻上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温声开腔:“醒了?我让人去煎药了。”
“药?谁替我把的脉?”崔嬿才昏睡醒来,身子有些乏力,说话也是棉言细语。
谢离看她不设防备地窝在床榻上,脸上有些担忧,轻声回道:“赵伯。”
果不其然见崔嬿松了一口气,略微点了点头。
两人都安静了一瞬,随后她下意识地看向他,这才发现,不知何时起,谢离的目光已经落在了她身上,眼神直白的不加遮掩,唇角微微勾起,荡出一抹温柔的笑。
“崔大人初到京城,竟对我谢家府医如此放心,看起来还十分熟稔。”
崔嬿嘴上不言,心中念念有词。
这个老狐狸,分明什么都知道,还要明知故问。
恰好此时门外的衙役叩响了门,试探着问:“谢大人,药煎好了,要下官送进去吗?”
“给我吧。”谢离起身推开了门,接过他手中的食盘放到了桌上。
将食盘中的药碗端起,用药匙搅合着吹凉才递给她,见她喝下后,又将旁边的一叠蜜饯放到她面前。
“大夫说你是操劳过度,气血空虚,方才我已命人去弄些吃食来了,崔大人且等着吧。”谢离扶着她坐起身来,又补充着:“若是崔大人再多住几天,这大理寺只怕都要成你家了。”
原本这厢房是留给大理寺官员处理公务太晚过夜用的,现下一间被崔嬿占了去,一间被她分给了许乐,用起来是相当理所当然。
崔嬿置若罔闻,关心着她昏厥之后的事:“那些在外面闹事的人怎么解决的?”
“抓了几个为首的,还没审问。”
“这事若是传到圣上跟前,怕是不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