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
负责视察团的警卫工作。
从始至终池砚舟得到的信息仅有这么多,他处处考虑都是由此出发,没有任何懈怠与刻意。
甚至包括沖喜大河的针对,他都忍气吞声不敢胡来,生怕影响对视察团的保护工作。
在盛怀安面前多有牢骚,却也仅仅只是心中愤愤不平罢了,回到视察团身边后,不一样任劳任怨吗?
今日之事你说池砚舟有问题?
谈不上。
连沖喜大河的反应都是正确的,只可惜结果是比较差的,却也不能怪罪。
谁叫你提前不与沖喜大河通气,导致对方也认为保护视察团是首要任务,这怪得了谁?
得知这些信息后,住田晴斗心情更差,只得问道:“反满抗日组织成员人数几何?”
“属下带队赶到时,他们刚刚结束战斗,原本在打扫战场,但看到我们前来,就安排人员阻击,同时有序撤离。
当时属下看到的人应该是二十人左右,通过遭遇阻击的力度也能判断,人数大概率是不会错的。”
“二十人,为何你们不追击?”
“敌人地形优势较大,警员奉命上前,但没能突破防御。
后来敌人撤离进入山林,属下等人看到战场宪兵死伤惨重,推测敌人人数应该不止眼前这二十人。
所以觉得山林内或许会有埋伏,当时属下携带人员较少,除警员外还有两名宪兵,担心遭遇埋伏,所以没有深入追击。”
池砚舟此刻解释的非常清楚。
首先是地形我攻击不上去,而非是不冲锋,这一点你可以询问当时在队内的两名宪兵。
就知道所言非虚。
其次便是山林之内情况复杂,加之宪兵都死伤如此惨重,你说反满抗日组织的武装力量人数几何?
显而易见。
所以选择不深追,同样是明智之举。
再者池砚舟也暗中表达,沖喜大河当时安排人员的时候,仅仅给特务股安排两名宪兵。
说是增添力量,不如说是安排的监视人员,所以根本就没有战斗力的提升。
如果沖喜大河当时愿意多安排一些宪兵,说不定真能追击一下,毕竟宪兵的作战能力不俗。
总之此时此刻池砚舟表现的没有任何问题,不管询问什么都对答如流,且全部符合他作为特务股股长,以及他所获悉情报的正常反应。
甚至一些细节上,池砚舟的表现更是不俗,任务是失败不假,但池砚舟没有失败。
甚至几次他的出言建议和提议,都是符合任务要求的,无非是和住田晴斗的安排冲突,所以没有采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