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子越低头看正在颈间晃荡的吊坠,这是一颗翡翠福豆,种水通透,绿意盎然,竟然是难得的老坑玻璃种帝王绿。她知道好歹,猛地抬头,眼睛里带着一丝讶异。
黄黎明笑得很开心:“收着收着,罗老最爱给小辈发见面礼。”她转头望向罗莱,“记得小时候
我们几姐妹最爱给您拜年,就馋您这一水儿的好东西。”
罗莱眼中带着回忆,抬手抚了抚鬓边白发:“可惜喽,从京城带来的好东西不多了,就这颗福豆还勉强拿得出手。等以后……师父再给你补好东西。”
长者赐,不可辞。盛子越恭敬地掀开书包盖,从里面拿出一罐茶叶,双手捧上:“师父,这是我的拜师礼,请您收下。”
罗莱笑道:“这孩子,还知道准备拜师礼?好好好。”他顺手接过,递给黄黎明,“来,泡两杯儿茶,我们来品一品。”
他是王府出身,什么好茶没有喝过?现场泡一杯只不过是客气,表示对新收徒弟的认可。
这茶竟然好得远超他的想象——叶片扁平黄绿似明前龙井,放在玻璃杯中经温水一泡,叶片随着水汽上下翻腾数次,芽头片片朝上,汤色鲜绿,一股兰花清香盈满室内。闭上眼人如置身高山茶园,雾气蒸腾,满山新绿,兰花点点,山间远处传来阵阵鹤鸣……
“好茶!”罗莱轻啜一口绿茶,口舌生津,喉间留香,不由自主发出一声赞叹。黄黎明低头喝了一口,也眼睛一亮:“唉哟,这茶是极品哪。”
两人一齐望向盛子越:“你这茶,是从哪里得来?”
盛子越垂下头:“我外婆亲手做的,两位老师如果喜欢,我那还有。”
罗莱道:“这是不世出的制茶高手。采茶、制茶不易,以后每年送我一罐就好
,不敢求多。”
盛子越从包里又取出一罐,交给黄黎明:“黄老师,这是送给您的。”
黄黎明很惊喜,正要伸手去接,被罗莱抢了先。他笑嘻嘻半路截胡,起身将两罐绿茶放在博古架上,道:“你又不爱喝茶,浪费了,给我就好。”
黄黎明眼中略带怨念:“罗叔,您怎么和我抢东西呢?”
罗莱拿过那幅《茶壶》,在上面写上“小徒盛子越绘,罗莱小添几笔,赠黎明。”蜡笔写字,龙飞凤舞,力透纸背。
黄黎明接过画稿,笑开了花:“多谢多谢,这画儿我回去就裱上,挂在小儿屋中,让他天天看着,也熏陶点儿艺术气质。”
自此,盛子越多了一位师父,一个教她绘画、书法、茶道的真正大佬。
在黄老师的安排之下,盛子越上午在城关完小正常上课,下午在文化局学习,晚上要补功课和作业,日子过得很充实。
只不过一个月时间,陆桂枝就感觉到大女儿的气质有了改变。这种改变很微妙,似乎眉眼未变,举手投足之间却多了一份韵致,仿佛古代闺秀穿越时空而来。
这让盛同裕、陆桂枝有了一丝惶恐:女儿越优秀,父母压力大啊。
还没想好如何化压力为动力,一月底盛同裕拿到了陆星华的高考成绩单、录取通知书。
高考总分313分(政治82,语文85,数学60,史地86),平均分78。25,以第一志愿、第一专业
,被京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专业顺利录取。盛同裕打听过,今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届考试,全国共有570万人参加考试,最后大中专的录取人数为27万人,录取率仅为5%。
百里挑一。陆星华考上了!
盛同裕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之情,踩着自行车一路飞奔回家。他爱惜车,平时下坡舍不得捏刹车在下坡之前会降低车速,这次也顾不得那些,一路狂踩,遇到人就捏刹车、按铃铛。
一月底已经是腊月间,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盛同裕心头却是一团火热。考上了!考上了!我们两家终于有人考进了京城!
那可是全国的首都,所有人都仰望的中心。那可是季老师毕业的母校,专培养名士、大师的地方!
盛同裕一路狂奔进了水利局,将自行车停进楼道,站在楼梯间开始嚷嚷:“考上了,桂枝,考上了!”
正是中午做饭的时间,楼道里飘散着各种饭菜的香味。听到盛同裕激动的声音,几个脑袋都从门里探了出来,问道:“谁考上了?考到哪里了?”
太过欢喜,盛同裕忘记低调,他大声回了一句:“陆星华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
“盛——同——裕——”陆桂枝的声音从三楼传来,激动得声音都变了形,最后一个字落下时,她已经冲到了一楼。
盛同裕刚刚锁好车,直起腰看到陆桂枝,吓了一跳。陆桂枝刚刚在厨房做饭,戴着袖套,
穿着围裙,她双手湿淋淋的不敢上手,只盯着他手里的大信封叫:“给我看看,给我看看,是不是星华的录取通知书?”
盛同裕哈哈一笑,将大红色的录取通知书从信封里取出,当封面上“京都师范大学”那烫金的六个大字映入眼帘时,她竟然落泪了。
“真好——”
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所有的耕耘,都有了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