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祐看着自己被分到的小说,里面有些只是看名字就觉得……十分……那啥。
这除了了解一下人类在做某件事情上是不是进化出了新的姿势,好像……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吧?
但不管是不是有用,薛祐仍旧认认真真地把陶暄白交代的事情完成了。
就在众人忙着做编号处理文献的时候,另一边,陶暄白已经打开了第二个存储器。
这个存储器的容量要更大一些,打开得很慢,足足过了五分钟的时间,才显示出里面的内容。
然而,看清楚存储器里的文件后,陶暄白忍不住屏住了呼吸。
听见陶暄白叫自己,薛祐立刻蹦了起来,三步并作两步跑到了陶暄白的身边,“陶老师,有什么事?”
陶暄白的全部心神都放在了第二个存储器中所保存的内容上,根本就没注意到薛祐那有些发红的脸,直接道,“你来看。”
看清楚那显示屏上的内容后,薛祐也愣住了,“这些是……”
和第一个存储器中杂七杂八的的东西不同,这第二个存储器里的内容庞杂又有序。
说是庞杂,是因为这第二个存储器中保存的各种资料涉及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说是有序,是因为这个存储器的主人早就对其进行了分类,条理分明,丝毫不乱。
简直就像是一个大型博物馆的数据库!
“你看这个。”
顺着陶暄白指出的地方看过去,薛祐看到了一张照片,那照片看起来竟然有些熟悉,但薛祐却一时间想不起来是在哪里看到了。
陶暄白却注视着薛祐,一字一顿地道,“你捐赠给古文明研究学院的那一批古文明遗留中,就有一个相似的东西。”
被陶暄白一提醒,薛祐猛地一拍脑袋,“唐青花!”
“不错。”陶暄白点头,视线又落到了那巨大的显示屏上,下一瞬,他猛地扭头,看向了薛祐,语气里多了几分迟疑,“唐青花?”
青花这种瓷器,陶暄白自然是知道的,甚至为那美丽的蓝色而深深着迷。
然而,可惜的是,进入星际时代后,人类已经逐渐放弃了这种美丽又脆弱的东西,选择用其他更加结实和轻便的材料制作各种器皿。
但是,在生活逐渐稳定之后,人类又开始对这些脆弱的瓷器想念了起来,只是,时间太过久远,技术大多失传,再加上没有合适的陶土,只能是将记忆里的花纹刻录在其他材质的器物上。
可,无论如何,那都不是瓷器。
没有光滑细腻的触感,也没有绚丽多姿的花纹,只是看上去像而已,一旦拿起来,就会发觉其中的不同。
曾经的瓷器能够征服整个世界,如今,自然也能征服整个星际。
那些对于古文明有着特殊爱好的收藏家,大部分都对瓷器情有独钟。
此时,听见陶暄白的疑惑,薛祐十分肯定地点头,“没错,这就是唐青花。”
薛祐的前一世,在确切的文物出土之前,学术界对于青花到底是起源于唐朝还是宋朝还有不少争议,只是随着唐青花碎片的出土,这个问题逐渐盖棺定论。
说起来,唐青花的出现倒是和另一大名鼎鼎的器物有些关联,便是唐三彩。
唐三彩中,最昂贵的就是蓝釉唐三彩,因为唐朝时期,蓝釉难烧制,物以稀为贵。
既然出现了蓝釉的唐三彩,那么匠人自然会去探究到底是那种钴料烧制后会呈现蓝色,经过多年的摸索,终于找出能烧制出蓝色的釉料,而后将蓝釉应用在瓷器上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只不过,唐三彩是低温铅釉的釉上彩,时间长了容易剥落,为了让青花保持更长的观赏和使用时间,匠人们逐渐摸索出来了釉下彩的工艺。
简单讲,就是用钴料在瓷胚上着色,最外面涂一层透明的釉,在高温中一次性烧成,因为有外面的透明釉保护,蓝色的青花不至于轻易脱落,就延长了观赏和使用的时间。
但是,唐朝时期,烧制青花毕竟刚刚开始,各种技术不如之后的元明清成熟,所使用的釉料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大约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这种釉料烧制成功后,会带上结晶斑,且颜色浓晕,线条不如后世清晰。而在青花瓷高度发达的时期,使用的釉料则是苏麻离青,使用这种全新的釉料,烧制出来的青花颜色会更稳定。
唐青花的花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以传统纹样为主,大都是石竹、梅花等小型花朵,做成碗、罐等小型器物的模样;一类则是带着浓郁的外邦特色,菱形中夹以散叶纹,或许是做出口用。
薛祐仔细回忆,谢云琢送来的那一批捐赠文物中,那几块青花碎片,纹路似乎是传统的花草纹,而以碎片的形状推测,那应该是一个碗。
陶暄白之前只是笼统地将之称为青花瓷,却并未进行朝代的划分,事实上,以他们现在所留存的资料和文献,也很难进行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