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建立“天津机械制造所”、“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一系列军事企业,同时也加强了对海防的建设。
在80年代中期,洋务派仙湖组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二支海军。
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同样重视军事改革。
并且因为美国人从海上而来逼迫日本打开国门,日本对海军的执念达到了极致。
一边兴建新式军事学校,一边颁布征兵令,要求全国年龄达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须服兵役。
到1873年时,日本的作战部队动员可达40万人。
看起来好像差异不大,但是到了洋务运动后期,清廷因为军费不足,导致一系列的军事改革只留下一些花架子。而且因为军费不足,开始对百姓增加徭役赋税,为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而明治维新的中后期,军事预算急剧增加,约占政府经费的30—45,军校继续扩招,军队人数猛增,并且开始对军校生洗脑,实行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要求对天皇效忠。
【当日本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快速学习并且应用到日本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巨大发展后,日本开始遮掩不住自己的野心,向邻国进军。】
明治初年,日本即蓄谋向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
当实力达到之后,第一个目标,就是华夏。
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中国台湾。
1875年,日本武装入侵朝鲜,次年逼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1879年,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
李世民觉得格外的膈应。
一想到日本曾经全盘汉化,从天皇到民间,都学习大唐的文化和政治措施,甚至把自己首都修建成大唐长安城的样子,李世民就觉得有种亲手喂养的白眼狼长大后趁自己病弱时反咬噬主的糟心感。
“这日本,真是养不熟的野狗!”魏征愤愤然,“骂他们狼子野心都是污辱了狼!”
大唐从未亏待过日本的遣唐使,甚至后面还有日
()本留学生在大唐为官,享受与大唐官吏同样的俸禄。
大唐的民间也未曾对日本人有过偏见不公,佛寺更是有僧人东渡传授了众多的佛教文化和科学技术,结果等来的不是知恩图报,而是强大后第一个侵略华夏!
“他们把华夏当做什么?随时可以宰杀的肥羊?还是好欺骗好糊弄的富户邻居?”朱棣一想到自己给出去过的那些钱财宝藏可能发展了日本的经济,就觉得还不如把那些资源换成粮食送去喂狗养猪。
日本在朱棣面前十分谦卑,把朱棣哄得高高兴兴,朱棣甚至还夸过日本——“海东之国,未有贤于日本者也”。
现在朱棣只想把自己说过的话吞回去,然后把那些骗过自己宝贝的使团全给留下!
【一次次的侵略成功,更加助长了日本的野心,他们渐渐的开始不满足于一地的侵占,想要更加广阔的土地,更加丰富的资源。
比如,整个华夏!】
到80年代末期,日本以侵略华夏和朝鲜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基本形成。
自90年代中期起,日本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这个时候的清廷在干什么呢?】
1874年,日本二千士兵强行登录台湾琅乔,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率兵赴台,进行防御部署。台湾当地人同样反抗激烈,日军试探之后感觉无法武力占据台湾,于是派遣特使大久保利通等抵达北京,对清廷大肆进行恐吓威胁。
最后在英国的调停下,中日签订《台事专约二款》,清廷承认日本的侵略是“护民”,给与白银十万两赔偿,日本退出台湾。
——这是白银买回来的暂时和平,注定无法长久,也给了日本后来吞并琉球的借口。
对外软弱的清廷,在内部毫不手软,忙于争权夺利,政权交替。
“噗——”
年轻的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在长期被母亲的压制下,沉迷上“微服私访”,经常偷偷溜出宫在外面玩乐,而且是不太好的玩乐,比如逛逛八大胡同。
在“玩乐”中,同治皇帝染上不明病症,长期治疗后,一直没有得到治愈,反而频频出血。
“陛下怎么样了?”直到儿子病危,慈禧太后终于开始着急了。
太医摇了摇头,不敢实话实说。
慈禧太后怒斥:“说话!”
这时先是大臣来请命:“太后,南方有风灾,有强烈台风横过珠江口,先后吹袭香港及澳门,远至广州亦受灾害,民间大小船只被吹翻,房屋失火被烧毁,死伤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