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却不知道,武瞾不仅大胆地自立女皇,还把国号改为“武周”,甚至连自己娘家的武家人也是说杀就杀,当工具可以,若是不听话,翻脸毫不留情。
“则天女皇才是真正的强大,从来只有女皇掌控外戚,哪轮得到外戚来掌控女皇。”刘娥佩服这位前辈,有心学习,却始终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和胆量。
历朝历代出了不少实权太后,但是只有武曌迈出了那一步,这才是武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胆变革之处。
哪怕刘娥想要效仿,甚至准备了龙袍,但是在历史上终其一生都没有踏出那一步,还被文臣在史书上诟病说她执迷于私藏龙袍,有一箱子的龙袍。
甚至民间造谣,说刘娥穿着龙袍下葬,下葬之前突然浑身抓挠,十分难受。赵祯立刻命人把刘娥身上的龙袍换下来,说是先帝不允许刘娥穿龙袍下去见他。
【宋朝同样如此,北宋时期已经诞生许多参与社会劳动的职业女性,经历了靖康之耻后,南宋开始提倡女子缠足、“女子无才便是德”。】
【明朝不一样,明初开始就又是缠足,又是人殉,原本对女性打压是更为极端。但是明朝末年,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小农经济瓦解后,哲学上也开始了思想解放,开始有了人性解放、男女平等的启蒙思想。】
【清初时期继承了明朝的制度,汉人女子同样缠足。到了清朝康乾盛世和末年时期,在外邦的影响和侵略之下,开始影响男性,对家中女子的教育上心,培养出各方面的才女来。】
朱元璋不敢想象,他亲手创立的各种制度,竟然还没有亡国,就已经在民间有了完全相反的改变。
他要缠足要人殉,明末时要人性解放、要男女平等;
他要种姓制度,要静态社会,明末时小农经济瓦解,出现了资本主义;
朱元璋第一次沉默了。
是时间的改变让他立下的一切祖制都消亡了,还是他的制度就这么不得人心?。
玄烨听到天幕说清朝是在外邦的影响和侵略,淡淡道:“现在朕只会是在天幕的影响下重视女子教育。”
什么外邦,可以学习,但是绝对不会再屈服再示弱!
【现代教育分为三个部分,家庭教育,校园教育,社会教育。】
【假如放在古代,私塾或者太学都属于校园教育,官场或者社会属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纯属看个人,有些家庭一家之主会重视孩子带在身边教导就是有,有些家里孩子太多完全看管不过来那就是没有。】
听到天幕说起教育,不分男女,都开始认真听了起来。
嬴政很想知道,有自己这样一位空前伟大的父亲,怎么自己儿女没一个像他的。
吕雉很想知道,为
什么刘盈既没有继承刘邦拉拢人才的眼见和能力,也没有继承自己管理后勤和执政的能力,这么懦弱废物,还有没有教育好的机会。
李世民也想知道,如何隔着儿子孙子去教育那个不成器的曾孙李隆基,每次听到安史之乱就火气爆头,很想直接掐死他的祖宗算了。
玄烨也很想知道,自己的儿子们教育的如此出色,为什么还有九龙夺嫡这种惨案?这是哪里的教育出了问题?
只有还没有儿子的刘彻需求最为简单,想知道怎样生儿子。
最好是多生几个儿子~
【当男子忙于工作,家庭教育由谁主持?
母亲。】
【一个有才华有学识的母亲,带给孩子的影响力、对性格对人品的塑造,比父亲影响力更大。】
【如果教育一个男子,那么受教育的只有一个人;但是如果教育一个女人,那么受教育的将会是几代人。】
【放在皇室,一位优秀的太后,不仅仅可以协助丈夫、儿子,还包括他的孙子。优秀案例参考北魏太后,辽太后和清朝孝庄太后,因为少数民族政权对女性的打压没那么严重,这几位女性的聪慧惠及三代人,也让自己的国家强势了三代。】
辽国,辽景帝一直对妻子的能力很信任,在世时期就多番让萧绰处理军政大事,自己并不会否决,还要求大臣对待萧皇后如同对待自己一样恭敬领命。
到辽景帝病重时期,龙床上憋着最后一口气立下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
此时年方二十九岁的萧绰恭敬跪下领命:“臣妾遵旨。”
所有大臣,包括继任者耶律隆绪,也就是未来的辽圣宗都没有任何反对。
耶律隆绪登基后,亲自率领群臣给母亲上尊号,号为“承天皇太后”。
“母亲,儿子全靠您领路了。”才十二岁的耶律隆绪带着崇敬的眼光看着同样年轻的皇太后萧绰。
萧绰下意识想去抚摸儿子的头,但是看到对方头上的帝王冠冕改为轻轻摸了摸儿子的脸颊:“放心,我们母子一定会把这大辽江山治理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