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嫣又给姐弟几个安排上了,“我和三儿住东厢房,余下一间做厕所,小二小四住西厢房,余下一间做厨房。”
每一间房间都用上了。
宁三高高兴兴的挽着宁嫣的胳膊,“我喜欢这样的安排。”
宁嫣指着最前面的屋子,“倒座房就招待客人,放点不用的闲物。”
杨柳愣了一下,“不请客人进起居室吗?冬天没炕会冻死人的。”
宁嫣其实不想招待客人,“村民们喜欢窜门,有时一坐半天,我们做些什么都不方便,再说了,人多眼杂容易出事。”
大冬天的就不要来了,让她安静的窝着。
杨柳想到自家的事情,心里一紧,“还是你考虑的周到,就这么办吧。”
宁二开心的在院子里疯跑,“院子多种点菜,再把鸡移过来,平时就够我们吃了。”
没地没关系,有个院子就能种菜,隔三差五吃一回鸡蛋,已经很好了。
宁三心很细,“妈,我们家要修个厕所和灶台,得早点请人,免得到时排队。”
这个时候估计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
杨柳一听这话,立马往外走,隔壁建糖厂的工人都在,请上几个就行。
她跟工头说好了,等下工了过来帮她干活,包晚饭,每个人给五毛钱。
材料也是现成的,跟队里买就行。
宁嫣跟工头打听了一下,说是没有抽水马桶,只能做成两个蹲坑。
那就没办法了,宁嫣画了个图纸,照现代的浴室做成干湿分离,洗漱台和洗澡间也隔开,做到互不干扰。
这样人多也不会挤在一起,男女蹲坑也分开了,不至于遇到尴尬事。
大家迫不及待的开始搬家了,杂七杂八的小东西先搬过来。
实验屋依旧住着芳姐和程海棠,其他人依旧住在知青点,知青们是没有资格分房的。
除非是跟本村的人结婚了。
还别说,知青们以前是万万看不上土里土气没有文化的村民,不想跟本地人结合,都盼着回城呢。
如今看到村民们的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又有了宽敞的新房子住,想法渐渐变了。
城里还住不上这样的好房子呢,也未必吃得上饱饭,不如就留在这里吧。
但他们发现,本大队的小伙子姑娘都特别吃香,未必轮得上他们。
芳姐和程海棠真心替宁嫣高兴,帮着她搬家。
宁二有点好奇的问道,“大姐,你这柜子为什么不搬?”
宁嫣就算搬走了,这实验屋还是挂在她名下,一切由她作主,她想搞点实验也方便。
“我想将这房间保留着,冬天时过来住,对了,把鸡抱走吧。”
芳姐有些羡慕,“宁嫣,我们能不能也养几只鸡?”
“我得问问。”
知青们闻讯也赶来了,说是帮她搬家,言语之间很是殷勤。
自从陈平平两人被抓后,知青们就夹着尾巴做人,生怕被迁怒。
一名女知青犹犹豫豫的问道,“小宁同志,糖厂真的只招军嫂吗?”
所有知青立马看过来,都眼巴巴的看着宁嫣。
看到不识字的村民都进了厂子,而他们依旧苦哈哈的种地,这其中的心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宁嫣看着这群不再清高的知青,他们被生活磨平了棱角。
“你们不要急,看到正在新建中的小学吗?到时会招老师,医护室和图书馆也需要招人,这些工作都需要有文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