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方面分析,都无法找出有力的证据来支持出兵的理由。
三国相互掣肘,非个人主观意愿能无视的。
只要一提到李衡,他们就认为李衡现在必然在策划新的阴谋。
这不是要引发大战的节奏吗?
哪怕汉军没有任何行动,当他们得知江陵或者襄阳又出了新花样,他们便如坐针毡,开始聚在一起研究。
有人提议魏军也加肉,但有人却坚决反对,认为这是李济安的阴谋,是故意引导我大魏给士兵加餐。
“这必然是李济安的阴谋。”刘放谴责道,“李济安诡计多端,他明知去打武昌,会两败俱伤,便宜我们,他怎么会去做这种傻事呢?”
众所周知,一旦出兵,想要收兵,也得脱几层皮,更别说多线被多个敌人虎视。
再到襄阳被拿走,曹魏国力再减10分。
自从上一次李衡一口气打穿了豫州、兖州,打到了冀州,还把中原各个河道给拦截,严重影响洛阳民生后,这些人对李衡产生了一种恐慌心理。
再到李衡在中原横着走了,再减10分。
再到纸币的影响,再减20分。
当然,不是说曹魏一直在负分,至少曹魏有了造纸、提炼精盐,以及部分府兵,还有曲辕犁的普及。
这些至少给曹魏加了至少三十分,毕竟曹魏体量大,官僚体系成熟。
想要从内部弄倒一個大国不是那么容易的。
国力还很强悍,但这些人对李衡产生的阴影却是实打实的。
沉默了片刻,司马师问道:“什么阴谋呢?”
刘放支支吾吾地说道:“出兵武昌是虚,调动我们去攻打襄阳才是真。”
司马师道:“李济安与孙权已经面和心不和,调动我们去打襄阳,孙权必然会趁机夺江陵,他还是两面受敌。”
“上一次他也是两面受敌。”刘放说道,“并且他还亲自到了豫州……”
“此一时彼一时,他不可能每一次都有把握取胜,更不可能每一次都用同样一种策略。”司马师说道,“我们的更多兵力已经调到了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