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月节前祖父便对京都局势有所防备,他恐局势变化控制不及,便早早的将下属新编的农书交于我,嘱咐我将全书内容记诵下来后便烧了原书。”
“祖父叮嘱女儿若事情到了绝境,便将农书交出以保全祝家人姓名。若还有一线生机,便再做打算。”
“如今到了清冶,也算稳定下来。女儿便匆匆的画下几页书中内容来找父亲商议培育高产作物一事。”
祝蕴窈语气沉冷静,慢条斯理的解释着《农林新辑》的来历。
“冬小麦…估计亩产二百斤……”祝老爷握着的手在发抖,书页被他来回翻着,面上满是不可思议,“窈娘所说是否属实?”
祝蕴窈一字一顿道:“千真万确。”
祝老爷看向《农林新辑》的眼神带上审视,语气不觉低沉:“若真的培育出这冬小麦……那通州便再无百姓挨饿。”
祝蕴窈听见父亲激动的呼吸声。
“这《农林新辑》的内容只有女儿和祖父知道,所以…”祝蕴窈大胆的向父母提出请求,“那便由女儿带人培育这冬小麦。”
祝夫人握紧手里的帕子,有些犹豫:“这件事交给下人做便好,窈娘你只要复写出书中内容就行,你……”
祝蕴窈打断祝夫人的话,正色道:“阿母,我想亲自去做。”
“我是开国将军嫡孙女,太后亲封纯月郡主,食千户享富贵。我所享受荣华富贵皆由百姓所出,天下黎民乃衣食父母。
“来清冶的路上,女儿体验过挨饿的滋味。眼下虽无生机忧患,但女儿心中人记挂千千万万的大越子民,记挂北地冬日吃不上饭挨饿至死的亡魂。”
祝蕴窈握住祝老爷和祝夫人的手,斩钉截铁道:“女儿愿为天下百姓出力,那怕一辈子不出嫁成婚。”
“只求大越再无受冻挨饿的百姓。”
祝蕴窈话音刚落,书房便一下子变得安静。
“窈娘……”
祝夫人显然被祝蕴窈一腔肺腑之言震撼到,她紧握着女儿温热的手,只觉得眼前被她娇宠成长的女儿一下子成长起来。
虽是女流,也心系家国百姓。
祝老爷合上手里的书,轻轻地放在书案,做下了最终的抉择:“窈娘只管去做,一切由后果由阿父为你担着。”
…………
清冶县,水畔山。
祝蕴窈带着一堆人马穿行在密林中。
六福跟在祝蕴窈身后,手里拿着临摹的冬小麦图画,不断对比着沿途的植物。
“小姐,水畔山未必会有这冬小麦。”已经找了一个时辰的六福不得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许我们应该再拍些人手去附近的山林里找找。”
“祝家现在上下人手紧缺,我们先在水畔山找找。”祝蕴窈回应道。
“我要吃饭”系统只给出了冬小麦在水畔山的大概范围,祝蕴窈只能带着人马在山里细细的寻找。但水畔山体量巨大,要在荒林中在找到冬小麦幼苗,只能费些功夫。
许久后,一名下人急匆匆的跑到祝蕴窈面前,“大小姐,属下找到冬小麦了。”
“在哪儿?”
下人指向东方,“就在不远处的河边儿。”
祝蕴窈跟着下人疾步穿行,半盏茶的时间后赶到了小人所说的种植冬小麦的河边。
湍流不息的河流边沿没有大型树木遮蔽阳光,土地肥硕水分充足,最适宜种植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