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也有意培养这样的救援人才,以后遇上什么事,比如山崩或者地震,也能立刻着手救人,而不是等人千里迢迢跑过去救,那真是人都要凉了。
京城这边都是有经验的,他让这些人分成几组,四散去各大城镇组织一批人。
这批人平日依旧务农的务农,干活的干活,只需要每个月抽出一两天的时间来练习,每个月都需要熟悉一遍。
这样等有什么事的时候,也能第一时间开始,不至于手生或者忘记了。
每月只抽出两天来,也不耽误这些人平日的生活。
甚至每月哪怕只有两天,依旧有一笔不算高的月银,还会被编入府衙,作为临时差役来看,算是正经差事了。
光是有这么个名头,哪怕没有这个月银,大多数人都是愿意加入的。
往外一说,也是脸面有光的事。
而且只要学会这个,以后家里出什么事,自己也能立刻找人来救命,甚至还能自救,谁不乐意学呢?
他们会被府衙登记在册,按照体型和自己擅长的方面来分组。
听力好的就专门打探,力气大身材矮小就可以钻洞救人,身强力壮的就在上面拉绳索。
以前差役找的都只有身强力壮和高大之人,这救援队却极为不同。
这些人平日因为矮小瘦削被人嘲笑的,如今居然有了别的用处,还能救人,顿时感觉自己也不是一无用处,甚至是大有用处,慢慢都变得自信了起来。
他们学得是一个比一个认真,就怕以后救人的时候如果忘了什么,那都是人命关天之事!
曹寅也就表达了曹家的意思,希望在江宁那边也能得到一两队这样的救援人才,不至于出意外的时候手忙脚乱。
如今培训的都是当地的百姓和差役,千里迢迢过去江宁那边救人倒没必要。
康熙就说道:“回头朕让几个参与过上回地动救人的几个差役跟你去江宁,在当地挑选适合的人才培养起来,以后也就能用了。”
曹寅连忙谢恩,把此事记下,又按照京城这边的安排,每月至少抽出两天的时间把人集中一起来训练。
别是之前说会了,一两个月后就忘记,那就等于是白学了。
回头救人的时候他们想不起来要怎么办,手忙脚乱的,那不是救人而是拖后腿了。
曹寅原本在京城被康熙提拔为御林军,因为父亲生病才会回去江宁伺疾,眼看曹玺有所好转,他才赶回到京城来。
康熙就问了曹玺的情况,知道他的病情有了起色,曹寅才回京来,就点头道:“那就好。”
曹玺掌管江宁织造二十年了,让康熙很是放心。
这样的能臣要是出什么意外,就叫他十分遗憾,还要在江南痛失一臂。
曹寅是个能说会道的人,说话又很是有分寸,所以得康熙的信任和喜欢。
他还精通音律,康熙带着发小去听了太监组成的乐团奏乐,曹寅是赞不绝口。
“皇上,这西洋乐器弹奏的音乐听着果真别有一番滋味。”
康熙笑着点头道:“西洋乐器确实有些意思,你喜欢哪一种,回头朕让人送一把给你。”
曹寅笑着拱手道谢,也不客气,选了一把小提琴,很快就有人送来一把新琴。
自从康熙喜欢西洋乐器之后,海商也是消息灵通,立刻就四处搜罗上好的西洋乐器送了过来。
康熙从来不吝啬银钱,都会出钱买下。
原本这是传教士手里头独一门的买卖,毕竟也只有他们才知道怎么弹奏。
康熙那些西洋乐器大多也是通过传教士拿到手的,如今海商横插一脚,让传教士简直无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