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多的是偏心的爹娘,可怜的女儿。”
更何况,那安阳侯府里可不止这夫妻俩偏心,老侯爷和老夫人,也是一模一样,将唯一的孙子看得比天还重,至于女儿家,养活着给一口吃罢了,左右都是要嫁出去的。
大概也是做的太过,老天看不下去了,才叫那侯府世子成了废人。不过,这些话宋氏自然不会告诉谢长安的。
她的女儿,可跟那姑娘不一样,她女儿生来就是为了享福的。
谢长安驻足,回头看了那母女俩一眼,安阳侯夫人已经照直往寺庙里去了,看来是真要讨一个说话才能罢休的。
赵芩捂着脸,仍站在原地,有点儿手足无措。正准备跟上,忽然察觉到落在身上的目光,偏头看了过来。
待瞧见看她的人是谢长安,赵芩愣了愣,而后腼腆地笑了笑,对着谢长安点了点头。
谢长安亦对她笑着颔首作答。
赵芩脸上的笑意深了几分,只是安阳侯夫人走得急,她压根不能在外头多留,只同谢长安交流了一下眼神便急急忙忙地转身走了。
谢长安回过头,心中越发难受了起来。
“别想了。”宋氏随意说了一句,“好人自有好报的,赵姑娘同她爹娘不一样,以后定会有好日子的。”
谢长安点了点头。
宋氏见她没在执着,也就将这事儿放到一边去了。方才那话不过是安慰之语,糊弄她女儿的。至于赵芩到底会不会好,依她看,这性子若是不改,则多半不会。
母女二人雇了车,不多时便下山去了。
另一头的赵芩追上了安阳侯夫人后,又回头望了一眼,却是什么也瞧不见了。长路悠悠,再无一人。
她不认识那位姑娘,却认得宋氏是谢家大夫人,谢尚书之妻,在京城的诸多官夫人中名声颇好。她也听说了谢夫人只有一个女儿。所以,那位姑娘必定就是宋氏的嫡女,未来的王妃娘娘了。
赵芩想到方才那一眼,仍觉得惊叹。
那位谢姑娘,生得可真好看。
她就没见过比谢家这位姑娘生得还好看的姑娘了。
安阳侯夫人见她发愣,脾气又上来了许多,骂道:“不想来就滚回去,你兄长那儿正缺人照顾!”
赵芩抖了一下,兄长从前性子就不好,如今更胜,一个不好的便对人拳打脚踢。赵芩不敢再想,赶忙跟上。
打开元寺回来后,已经是下午了。
宋氏与谢长安未曾用过午膳,俱有些恶了。匆匆进了府,便在府门处同李氏母子三个碰了面。
李氏见到宋氏,笑着问了一句:“长嫂子这是带着长安去了哪儿了,一上午没回来。”
她家这两个不省心的,见长安不在,道她定是跟着伯母一块玩去了,也嚷嚷着要出门。李氏没法子,只好应了,也是到现在才回来。
宋氏道:“我思来想去地不大放心,这才一大早带她去了开元寺,想求了灯大师出手帮一帮。”
李氏自然知道大房那桩糊涂事的,并不稀奇宋氏为何这样紧张,换了她,指不定比宋氏还紧张。她亦知道了灯大师回寺的消息,不过从未动过心思去求见,想来也是绝对见不着的。
可观宋氏模样,不带一点沮丧,似乎不虚此行,便斟酌着问道:“那可见到了?”
“可巧了,了灯大师说第十位来的人是有缘人,刚巧上了一个走了,我们便是第十个。”
“要不怎么说长安有福气呢,正是应在这儿呢。”李氏笑道。
宋氏听得眉开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