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何哄男孩子这件事,苏棱卿可谓是一窍不通,她看向纪清阁。
纪清阁没有立马去哄的意思,她对苏棱卿道:“二姐刚回京,不如由孤送二姐一程,刚好顺路拜访下岳母岳父。”
苏棱卿此番回来,苏家人算是都团圆了,纪清阁知道,苏官心里应该是想回家的。
苏棱卿见苏官竖起了耳朵,会心点头,微微躬身,行谢礼道:“那便多谢太女殿下了。”
等到两个人都要上马车时,苏官赶在比纪清阁先一步上了马车,脸上还有点小矜娇,他一屁股坐到马车里面,眨着眼睛对纪清阁道:“我跟殿下一起回家。”
纪清阁笑道:“刚才不是还有人说,让我一个人回东宫吗?”
苏官往角落里坐了坐,尽量把自己的脸藏起来,他嘴硬道:“那是小狗说的。”
苏棱卿最清楚苏官的性子,少年从小被家里人宠到大,有时候脾气是会娇气一些,需得人轻声细语的哄着,不然能生好久的闷气,还会一个人偷偷躲到角落里。
这会儿纪清阁刚坐下来,苏官就慢慢挪到了她旁边,还把脑袋靠到她的肩膀上,看起来两个人一直都是这样相处的。
还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总算有人能够治住苏官了,苏棱卿在心里默默道。
在马车上,纪清阁随口问了苏棱卿几个问题,既有学问上的,也有时政上的,苏棱卿全部对答如流,让纪清阁露出了赞赏的神色。
苏棱卿能够破例入读国子监,自然是有几分真本事的,她去岁才在乡试中夺了解元,还有不到半年便要参加春闱,依她的学识,中榜应该不成问题。
在被问到为何选择外出游学时,苏棱卿回答道:“游学一是为增长见识,开拓眼界,二是为看看真正的民生民况,以免不知疾苦而空谈。”
苏善芳当年中了二甲第一名,是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名次,而且苏家世代农耕,也只有苏善芳这一代考中了功名。
其实苏善芳当年只差一点便能跻身进一甲,这也是她这些年来的遗憾,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苏善芳将希望寄予到了女儿身上。
苏棱卿跟苏善芳年轻时很像,从小就一门心思都扑在读书上,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要不然也不会能力压国子监一众世家子弟,更被郭祭酒看中收为关门弟子。
纪清阁很欣赏像苏棱卿这样的年轻才俊,更别说她还是苏官的姐姐。
苏官昨晚没睡够,一上马车就闭着眼睛开始休息,但他一直在听着两个人的谈话,他打了个小哈欠,疑惑的问道:“殿下,姐姐,你们在说什么呀,我怎么听不懂。”
他一抬起头,靠着纪清阁肩膀的那半张脸就露出了明显的红印子。
“在说云南的民生政况。”纪清阁轻轻揉了揉他的脸,“脸怎么又睡出印子来了。”
“还不是殿下的肩膀太硬了。”苏官伏到纪清阁的膝上,“这样就好多了。”
马车一点儿都不小,里面有很宽敞的空间,哪怕苏官直接平躺着睡下来都是可以的,但苏官就喜欢挨着纪清阁。
纪清阁抬手帮苏官整理了下额间的碎发,对苏棱卿道:“我们继续吧。”
宋氏本来得知苏棱卿回来的消息已经够高兴了,又听到太女殿下也要带着苏官回来,这样一来,一家人就能真真正正吃个团圆饭了。
他打算亲自下厨做几个好菜,苏善芳见他里里外外的忙着,也跟着搭了把手。
宋氏最后做了一桌子的菜,还多做了一道降火的甜汤,他听说云南那边喜辣,苏棱卿最是吃不得辣,也不知道有没有消瘦,苏官就不用说了,从小到大都嗜甜如命,肯定回喜欢的。
宋氏忙活完,却还不见人回来,忍不住道:“怎么还没到,汤要趁热喝才好。”
苏善芳抚了抚他的背,“从城门到这里,少说都得半个时辰,再等等吧。”
一刻钟后,东宫的车驾停在了苏府的门口,纪清阁和苏官,苏棱卿一起进了苏府。
苏官一见到宋氏便跑到他面前,亲昵的喊着阿爹,然后朝苏善芳喊了声阿娘。
苏棱卿则稳重许多,对长辈行了一礼,随着苏官一样叫了声阿娘阿爹。
宋氏一只手牵着苏官,一只手拉着苏棱卿,将自己的两个孩子都从头到脚瞧了个遍,苏官是前几日才见过的,看起来没什么变化,苏棱卿却是不一样,整个人比离家之前长高了一点,却清瘦了不少。
宋氏心疼道:“回来了就好,看你都瘦了一圈了,我可得好好给你补补。”
苏棱卿抿起了唇,其实不尽然是饭菜吃得不习惯,有时候她看书入了迷,也会忘记用饭。
苏官也帮腔道:“阿爹说得是,姐姐可要多吃一点,不然以后都要抱不动我了。”
宋氏认同道:“官官说得是。”
在宋氏和苏官你一言我一语之下,苏棱卿无奈听话道:“是,阿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