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什么,古代版pyboy么?
不过,薛蟠这件事也给范婉提了个醒,那就是采石场乱象是多么的厉害,当即叫人将这事告诉了水涵,作为胡杨城行政长官,采石场管理的松散,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更别说,采石场里不仅有苦隶,还有负责煤炭研究的研究人员,这样的混乱,不仅对这些研究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隐患,对煤炭研究的成果,也没有完善的保密措施。
水涵一听这事,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立即求助药王殿。
于是药王殿的大夫们,带着军队里的军医,开始给整个采石场的苦隶们做体检。
不得不说,还真查出了不少身患隐疾,倒不全是脏病,更多的则是肺炎,肝炎之类的毛病,尤其是其中查出了不少肝炎患者,这玩意儿是传染人的,赶紧的集中起来叫大夫给治病。
一开始还人心惶惶的以为爆发了瘟疫,红缨军们早已经有了经验,赶紧的叫人排了小戏,街头巷尾的演,百姓们看了之后才知道,不是瘟疫,而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平日里只要注意卫生就好了。
也因为此,药王殿再一次刷了一波名声。
不过一年的时间,药王殿就在西北站稳了脚跟,甚至隐隐的有往医校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范婉乐见其成,考虑了一年的接生婆培训课也正式开始。
依旧是熟悉的有偿学习状态,不少年轻的小妇人被家里的婆婆送过来学习接生技术,甚至还有些大的村落,是村里的长辈从品性到平日里的生活习惯,一一考校过后才送来的。
一流举子二流医。
能通举人老爷排前后,就知道这时候医生资源多么珍贵了。
又是一年冬。
这一年胡杨城,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首先,红薯得到了很好的推广,西北的百姓们可不管好不好吃,只要能填饱了肚子就成,种一季的收成就能够保证全家一整年的口粮不说,还能交税,除此之外的时间,种一些肥地的苜蓿还能用来养鸡养鸭和养羊,只要能养活,不愁没销路,毕竟好几十万的西北军在那边嗷嗷待哺呢。
肚子有了保障,就开始追求生活品质,于是家家户户开始建房子。
大房子建不了,茅草屋也能盖两间,里面再盘个炕,冬日里囤的柴火一烧,外头煮饭,里头取暖,别提多舒服了。
范婉又叫人去找了棉花种子,在自己的庄子上试种,一旦能够种植成功,未来连衣服都能鸟枪换炮,大大的提高百姓们的幸福指数。
>>
西北百姓们生在边关,早就习惯了苦难的日子。
可人都是向往幸福生活的,能吃得饱穿得暖,谁又愿意去过那种朝不保夕的日子呢?
百姓们的反应都是最直白的。
他们打心眼里觉得,自从皇贵妃娘娘到了西北后,西北就安定了下来,不仅建立了西北行宫,将他们三年的徭役名额都用了,还扩大了胡杨城,许多以前周边村子的村民,一跃成为了城镇户口,最最最重要的是,鲜卑军被打败了,据说鲜卑王庭的王子们死伤大半,想要再形成气候至少得十年。
而十年时间,于边关百姓来说,已经十分的漫长,足以他们不懂事的孩子,能够长大成人了。
皇贵妃坐镇胡杨城,直接导致胡杨城的安保措施升级到顶,百姓们心中感激,却又不知该如何感谢,最终只能将满腔的热情发泄在了道观里。
三清殿落成后,老百姓们自发的买了香火过来烧香,一两个铜板的捐助香火钱。
由于范婉坐镇天王塔,这西北行宫还有个别名,叫‘昭娘娘宫’,可见西北百姓对范婉的爱戴,尤其传出三清殿的香火特别灵后,就更出名了。
西北这边形势一片大好。
京城那边却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王子腾死了。
他奉旨巡边一年后,突然受召回京,就在距离京城二十里的时候,突发急症,因为天黑没来得及找大夫,本想着天亮就进城,却不想,王子腾连一夜都没能熬的过去,直接就咽了气。
噩耗传出的当日下午,苏宝珠就忙不迭的将这件事告诉了范婉。
范婉知道后沉默许久,才缓缓开口说了句:“水渊动手了。”
苏宝珠:“你是说,是水渊下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