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羡慕地闻着茶香,想喝也喝不到。
巴清喝完茶,这才问道:“知道陛下官办了一艘车船厂吗?”
“知道啊,还去了好多厉害的工匠,听说墨家人也去了不少。”
巴清又问:“有了更多的车,更大的船,还愁布卖不出去?”
能卖布的地方多了去了,谁能不穿衣,谁家不需要布?
哪怕庶民现在买不起,这么多厂办起来,以后赚钱了的庶民还会买不起吗?
更何况若是能出海,按照海外对华夏布料的喜爱,恐怕布料卖到海外更赚钱。
巴清就听说,有个竞争不过自己的巴蜀豪商就方言不跟自己挣,打算去抢海外市场。
笑话,就算她已经老迈,她的族人那么多,就不能也去抢海外市场?
“赚钱的机会就在眼前,不把握住,迟早要被后面的人抢走。”巴清对着年轻的女厂长意味深长道,“我老了,但是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坐在老人的成果上坐吃山空,要往前看。”
“是。”
“且看着吧,这个机会来了,带来的改变还大着呢!”
汉朝时期,汉朝与匈奴的边境,有个汉人鬼鬼祟祟找去与匈奴人接头的地方,这一次,里面等待着一个不同方向的人物。
一看到那人,汉人立刻跪下了,激动地呈上最近盗得的宝物:“大汗,这是大汉研究出来的宝贝!”
“这是何物?”军臣单于看着单薄雪白的纸张,没有冒然接过,保持着警惕心,“最近你们大汉出现的天幕留下的宝物就这?”
“大汗,这是纸张!”汉人奸细连忙开始介绍,“纸张的材料比羊皮廉价,什么野草,树皮都可以,而且能写字能画画,还能做成书本,还能做衣服做盔甲……”
()他按照天幕上看到的纸张的用途好一通吹嘘,从听到能做衣服做盔甲开始,军臣单于的表情就严肃起来,越听到后面越意识到纸张的重要。
最后,军臣单于问奸细:“你会?”
“我只是负责打探情报。”
奸细一阵苦笑后,看到军臣单于不满,为了证明自己还有用连忙道,“但是我知道谁会!大汉有造纸工匠,我们可以抢工匠回来!”
军臣单于:“工匠在长安,太远了。”
“边塞就有,有本地工匠特意去长安学的造纸术,最近要回家探亲,打算把家人接去长安城生活,我们就最后这个机会。”
尽管军臣单于并不是不怀疑这造纸工匠为何来得如此巧,但是此时他已经被纸和造纸术吸引了全部身心。
匈奴不仅缺布料,缺盔甲,也缺书本,缺谋士,他们经常重用汉人谋士并不是真的多佩服汉人,实在是无人可用。
如果有了书,他完全可以培养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族人。
所以军臣单于最终还是答应了这次行动,并且在三天后就顺利劫到了这批从长安回来的工匠,快速带回来匈奴的地盘……
“这一次,我们不仅仅要把匈奴打趴下,赶走,而是要把匈奴彻底驯化为汉人。”在长安,刘彻同样与亲近的心腹大臣说起造纸工匠的事情。
“后世都可以不同民族和平相处,大汉难道不能包容?”
“先让他们有造纸术,然后为了大汉的情报学汉字,看汉人的书籍,用汉人的工具……”
知名阳谋家主父偃非常有自信,就算那军臣单于怀疑造纸工匠,但是为了造纸技术依然不得不使用他们,这同样是一个阳谋。
“这次的工匠是精心培训过的,保证能慢慢把匈奴那边的地形记下来。”
要彻彻底底,把匈奴从根部拔起。
既然技术有需要,那为何不直接以技术为武器,为大汉创造更多的价值?
所以,他们不仅仅让长安工匠回老家探亲,还带着各种高价聘请工匠的消息四处传递,甚至故意在接近匈奴的地方办打铁的农具作坊。
匈奴的工匠心动了。
“听说大汉在招聘打铁匠?”
“是的,工钱给得很高,上好的布帛和粮食,还有五铢钱。”
“先让我那跟汉女生的儿子去,我再看看。”
“不怕回不来?”
“呵,若是敢欺负人,砍了那汉人,抢了他们的女人和粮食再回来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