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当时没有勉强,回头就问了毓庆宫左近的粘杆。
被问之人惭愧跪下:“卑职无能,因和亲王福晋在,未敢靠得太近,唯恐被发现。所以,并不知道太孙屏退下人后,与和亲王夫妇说了什么。不过,在这之前,永琨阿哥提起鄂罗斯人遣使进京事。”
雍正皱眉将人挥退:“朕知了,你且退下。仍在毓庆宫左右值守,保护太孙,谨防他为小人蛊惑为主。”
“注意隐匿,莫让太孙发现。”
“嗻。”粘杆轻应了一声,悄然退下。来得悄无声息,走得没有半点痕迹。
连苏培盛都不知道他来过。
也就舒舒母子五感过人,手上功夫也特别的出类拔萃。才能特别轻易地,发现对方的存在。并因势利导了这么一出,让多疑的雍正先蒙上一层阴影。然后各种旁敲侧击,积极主动地寻求答案。
顶好归纳总结之间,自己先发现不妥不满。
等永瑛提起某些问题的时候,才不会首当其冲地受到来自于他的阻力。
时间倥偬而逝,转眼就到了九月金秋,鄂罗斯、琉球、安南等使团终于陆续到来。京城地界上多了许多肤色、容貌与穿着打扮各异的外邦之人。无限热闹间,连五城兵马司的人巡逻都勤快了太多。
就怕这期间出了什么纰漏,影响了□□上国的形象。
时任理藩院管事阿哥的弘历早早就开始忙活,小到使节下榻种种,大到各使团在京期间的日程安排。呈上的贡品,以及赐下的回礼等。处处亲自过问,细细写了条陈。踌躇满志的,要把这个事情做好。
结果……
安排好的住处被驳回,伙食标准被裁剪。日程安排等,也都被精简了又精简。
拟定的回礼单子更是直接被划掉了八成???
这要是接了,各国使臣要不告上金銮殿,继而影响两国邦交才是怪事。
确定这一切都出自于太孙之手后,弘历阴恻恻地笑了。狠狠揉了两把眼睛,直接往养心殿而去:“皇阿玛,儿子知道过往种种,让永瑛侄儿对儿子有些误会。但事关咱们巍巍大清的荣光体面,您可千万仔细,别让他任性妄为啊!”
还在窗前案几边奋笔疾书,完成皇玛法布置作业的永瑛:???
当面告状,四伯够勇啊!
可惜还是一如既往地自高自大,总以自己为中心。卡多少个跟头,都不愿好生思索,白浪费了那颗算不上笨的脑袋。
这不,都不用他开口,皇玛法就先训斥:“有话直说,少拐弯抹角地抹黑。永瑛年轻,做事不够老道难免的。但要说他公报私仇,就太离谱了。那孩子随了弘昼,最是包容良善。”
“断不会因为点子旧事,故意针对于你!”
永瑛放下笔,笑嘻嘻到了雍正面前:“果然生我者父母,知我者皇玛法。四伯那些建议虽然是孤驳回的,但是孤确没有公报私仇之意。”
“身为大清储君,孤只站在大清的立场上,为我大清利益考虑。”
永瑛素来随和,等闲都以我、吾自称。
今儿一口一个孤,却是刻意提醒弘历君臣有别了。果然这自称如钢针一样,绵绵密密地扎在弘历的心窝子上。让他暗恨老天不公,既然都已经让他梦入璇玑了,怎不让一切如梦中般进展?
就因为这股子恨意,让他便明知道一切已经尘埃落定,自己再也没有机会。也还是忍不住给永瑛添点堵:“太孙说得好听,可实际上,臣按规矩拟定的所有,都被您否定了个彻底!”
“是。”永瑛毫不避讳地点头:“这些确实是孤否的。难道四伯不觉得,以往大清待各朝贡属国过于优渥了?”
这其中条条框框,都是弘历亲自查验书写,心里记得可牢。
随便一回想下,就知其中究竟。当时一句臣也是遵守祖制,按章行事脱口而出。
永瑛点头:“所以,孤并没有说四伯的不是,只是按着我觉得可以的标准,一一给您做出了批示。您就照此办理便可,无需疑虑,更无需……为这点子小事儿来皇玛法面前……”
“侄儿向来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便以往有什么龃龉,事情过去了,一切也都过去了。再不存在什么仇不仇的,四伯别误会了!”
弘历一抬头,就看到自家皇阿玛对永瑛那个小虚伪的赞赏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