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也也是一样的用意么?“
面对着同僳归先生微微诧异的目光,吴承恩愣住了
…原来我是这么个用意啊,我自己怎么没想到呢?
总的来说,在完全打破自己的写作习惯后,两位先生办事
的效率确实迅提升了上来一一与他们平日里字斟句酌反复比对的文章不同,这种纯粹只图一乐的厕纸文学根本不需要讲究什么文笔和构思,只要放空大脑就能一气呵成,大概算是他们生平写作度最快的一次。只不过他们都拒绝在这本文稿上署名,非常真诚的将功劳全部推给了世子,表现了莫大的风度。
世子非常感动,也很有些为难:
“这毕竟是大家集体的智慧,我怎么好独占好处呢7“
吴承恩归震川同时倒吸了一口凉气,赶忙劝世子接受他应得的荣誉;他们话里话外的意思非常清楚,那就是这本“奇书“绝对是世子一人的功劳,他们两个压根不能沾边也不敢沽边,最好将他们两人的姓名与来历统统抹杀,一个字不剩才最为干净。
世子当然是无所谓了,他们将来还得在文坛上面混呢!
世子勉为其难接受了这个建议,却也不愿意自己全部揽功,想来愚去决定放一个“真事隐“的笔名上去,表明这是真事隐去,纯粹一番假语村言的意思。
除此以外,世子还提出了一个基本的要求:除了毫无底线的爽之外,厕纸文学图的就是量大管饱毫不磨叽,追究的就是一时上头后的欲罢不能;要是拖的太久了读者就会进入贯者时间,一旦意识到自己看的是什么漏洞百出的玩意儿,那就很难再提
起兴趣了。
“圣上万寿就在三个月后的初十,我们需要在那之间写好人物小传,并赶出至少六十万字的稿子,可以一次性看个舒舒服服。“穆祺郑重其事道:“我打算将这本书分成各六十万字的上下两部,并在上部留下一个足够的钩子,充分酝酿情绪。“
一听此言,没有经验的归震川也就罢了,真写过长篇小说的吴承恩眼珠子都快瞳出来了:
三个月?
六十万字?
他写《西游》至今,也只不过写了三十万字不到而已,但那已经是足足耗费了他两三年的功夫!
三个月写六十万字,这玩意儿真成厕纸了!
而且,如果他没有听错的话,这本书的规模搞不好还要在一百二十万字以上。
真要搞出这么一堆长篇大论,那筒直都要替印刷这玩意儿的纸张喊冤叫屈…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后,世子就要面临他最麻烦的敌人了。
【番外】
当然,仅仅造一点黄谣,还不能体现大安儒生的高明狠辣。实际上,仅仅交锋数轮之后,他们就敏锐察觉到了大宋方面难以遮盖的短板一一这么这些文章写来写去,都喜欢引用宋太祖宋太宗的话呢?
你这么碘的啊?一一再说了,你舔谁不好,还去舔宋家的那几位宝贝?
实话说,这就有点冤枉带宋的儒生了。带宋的儒生倒不是愚碚太「祖太宗,而是很喜2
引用这两位的语录摇什么祖宗成法,借此来压制皇权施展自己的主张,而现在与革新派论战交锋,也本能的用出了这一套小连招;进可占据道德高地,退可明哲保身,岂不美哉?
说实话,往日里遇到这种情况,大概论辩双方也就只有魔法对轰,用祖宗语录来反对祖宗语录,翻遍旧纸堆找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将论证转化为无穷无尽的考古,最后转变为难以了结的烂账。这是相当成熟也相当难以解决的打法,效果一向很好。
只是可惜,大安的儒生可没有那么讲武德。翻了几篓文章现对手的要害之后,儒生们压根懒得去找什么祖宗语录,而是翻阅史料后直接抛出了大招,干脆的利落猛攻所谓“祖宗成法“的基础,而且一上来就开大:
宋太祖所谓“祖宗成法“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但请问,
如果真有这么一条祖宗规矩,那宋太祖一朝的职方员外郎李岳、监察御史闾丘舜卿、
光禄卿郭玖是怎么死的?这些可都是五品以上的京官,绝对的清流显要,你不会要除他们的士大夫籍吧?
此外,如果“不杀上书之人“,那太祖朝的雷德骥控告宰相赵普司法不端,证据确凿,
最后又是被怎么处置的呀?
总而言之,压根就没有什么祖宗规矩,脸赵匡胤赵光义自己都没有守过他们那所谓的规矩语录,现在两兄弟都蹼了腿了,你倒是不知从哪里翻出来一堆语录教训考子?
一一这到底是赵家兄弟的规矩,还是你们这群货色为了自己揽权方便,替赵家兄弟明的规矩啊?
文章写到了最后,大安的儒生们还玩了个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