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柱儿晃了近半个时辰,以为胤礽终于睡着了,他的手也有点儿酸了,正准备撤开手。
感受到摇椅突然不动了,还没有丝毫困意的胤礽,睁开自己骨碌碌转动的灵动大眼睛,一下子就和低头看着他的何柱儿大眼瞪小眼了。
何柱儿:……
恰在这时,隔壁咸福宫的塔娜牵着牛犊子,用完膳后,打算牵着自己的牛犊子,再去御花园里消消食。
经过储秀宫,看着宫门大开,就直接进来了。
“哞哞~”
胤礽听到新朋友的招呼声,眼前一亮,就扭头往大门处看。
晴嫣也抬起眼皮,往门边瞅。
看到这一大一小,都往自己这边看了。
塔娜边摇晃着自己手中的绳子,边朝她们这边来。
晴嫣这才看到,那绳子原来是系在套在牛犊子脖颈处的一个铜环上的。
待塔娜走近,晴嫣才看到那个铜环上,还刻着“赛恩乎”的字样。
晴嫣:……
她单单知道,因为牛力气大,人们为了驯服它,会给它套上能牵引的牛鼻环3。
这样放牛人,在牛不听话的时候,就会拽绳子,牛感到鼻子有痛意后,就会变得温顺。
而这贵族牛牛,就是像狗狗那般,戴个项圈儿就行了吗?
“我一天会溜两次我的赛恩乎,准备这就去御花园了,你们要和我一起去放牛吗?”
“哞哞~”小牛犊子也欢快地叫着,还想伸着舌头去舔胤礽的小脸蛋儿。
何柱儿眼疾手快地赶紧从摇椅上,一把抱起胤礽。
小太子也冲着地上的小牛犊子,激动地挥舞着小手,打招呼:“哞哞~”
作者有话要说:注
1、【摇椅的出现远在摇篮和摇摆木马之后。15世纪出现了摇篮,之后又有了摇摆木马,而直到18世纪,摇椅才被正式发明出来,在这之前,还没有人想到要为成年人发明这种可供放松的家具。历史上能找到的最早的有摇摆动作的是炼金术符号,一个雌雄同体的人站在弯弯的月亮上,出自1625年德国人的木版画。也正是由于人类摇摆身体的本能,摇椅被发明后就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推崇,美国总统、毕加索、马克吐温等许多名人都有自己钟爱的摇椅,因为这种放松的方式不仅能让人感到心情愉悦,同时还能降低血压,放缓呼吸甚至能锻炼身体的平衡性,到了1787年,摇椅(rogchair)一词被正式收录在牛津词典里。】来自百科。
本文因为私设原因,就让目前的后宫出现摇椅了。
2、向日葵
【向日葵约在明朝中期传入中国,除了东南沿海一路外,还有可能自西南边疆传入,而对向日葵最早的性状描写是明代万历47年(1619)姚旅的《露书》:“万历丙午年(1606)忽有向日葵自外域传至。其树直耸无枝,一如蜀锦开花,一树一朵或傍有一两小朵,其大如盘,朝暮向日,结子在花面,一如蜂窝”。向日”之名,见于文震亨《长物志》(约1635年左右)。成书于康熙27年(1688)《花镜》载:“向日葵……只堪备员,无大意味,但取其随日之异耳”,其实向日葵不止在清代前期,有清一代也主要作为观赏用植物,清代各地方志也都将向日葵列于“物产·花类(属)”中也能说明这一点。1820年谢方在《花木小志》中言向日葵处处有之,既可观赏,又可食用。[2]
道光25年(1845)(贵州)《黎平府志》首次将向日葵同时列于“果之属”与“花之属”中。
清末《抚郡农产考略》在“葵”篇中记载了向日葵,“墙边田畔,随地可种,生长极易”,说明直到晚清向日葵都没有形成规模栽培,没有出现在大田,只是作为副产品零星种植,其中“瓜子炒熟味甘香,每斤值三四十钱,子可榨油”,是葵花子可榨油的首次记载,可见向日葵榨油同样较晚。最早记载葵瓜子售卖的是《植物名实图考》:“(向日葵)其子可炒食,微香,多食头晕,滇、黔与南瓜子、西瓜子同售于市。”晚清葵花子开始作为西瓜子的替代品,逐渐在零食瓜子中有了一席之地。
民国19年(1930)(黑龙江)《呼兰县志》载:“葵花,子可食,有论亩种之者”,这是向日葵大面积记载的最早记录。自此以后,向日葵在充当果品、榨油等方面异军突起。】摘自百科
本文目前设定,向日葵、番茄、辣椒都还是观赏植物,后面几章,会紧跟着出来。
3牛鼻环的作用,来自百科。
感谢大家的支持~
感谢在2022-02-1119:29:00~2022-02-1120:17:0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难捱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