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风的大臣声音也挺威严:“朝堂之上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慕姝赞同地点了点头。
虽然,其实,观看吵架挺有意思的。
因为,那个御史大夫简直文采斐然,出口成章,可偏偏定远将军油盐不进、粗话连篇,两人竟是旗鼓相当。
显得,战争,都要被吵得拉低了格调。
不过,有了大佬发话,御史大夫首先冷哼了一声,别过脸去,定远将军也紧跟着偃旗息鼓了。
接下来,才有大臣真正就此事该如何解决提出了想法。
最先提出此事的兵部侍郎李晖眉眼间都泛着郁色:“周国如此嚣张,欺人太甚!我大慕断无继续忍让的道理,陛下,臣斗胆建议朝中尽快纠集兵力,支援边境。”
好像,有点道理。
慕姝没有打过仗,也知道打仗,是一件准备工作、后勤补给、兵力武器、衣物口粮……各方各面都丝毫容不得差错的大工程,需要整个国家各个部门乃至全国人民支持配合运转。
她一个初来乍到的现代人,连下面站了满殿的人脸人名职务都对不上号,怎么调派人手?
古往今来,凭借她浅薄到可怜的历史知识。
历史上出名的获胜战役,首先,基本都有一个极为出色的将领和其下训练有素坚韧不拔的军队。
如果,这个慕国,有个类似霍去病、岳飞的大将,就,完全不是问题!
听说皇帝只要坐稳京师,每天笑眯眯地听捷报就行了呢!
所以,等会儿如果有人自请出战,怎么“慧眼识英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慕姝脑袋麻木地苦恼着,可是接下来朝臣的讨论完全出乎她的意料。
很快有人出来反驳李晖,急得连向她这个初次上朝的女帝“自报家门”的步骤都省去了。
“可周国只是演武,并未真正发动战争,我们直接发兵边境,反倒成了没理的那个。”
“对啊,万一周国更加认为我们是在挑衅怎么办?”
“兵部侍郎话说得轻巧,可知道如今国库空虚,根本承担不起战争的消耗?赈灾的银两尚且没有头目,我们户部这些日子,每个人都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分花,哪里有钱再打仗?”
与定远将军站在一边的武将不甘示弱:“户部尚书这话说得好笑,别人都要打进家门了,你就让着他打?你那钱不能用在打仗上,干脆拱手送给周国算了?”
“我们武将是没有你们文官厉害,一个个守在京师高枕无忧,动动嘴皮子就说出花来,就算周国现在没有开战,可人家那十万大军是放那儿好看?而且我得到情报,可不止十万大军,周国边境其他城池的兵马还在往边境赶。我们现在不做准备,真等人家打进家门了再反击?”
……
慕姝从来没想过,古代皇帝上朝,这些臣子的威力这么强?
连文官都嗓门这么大,武官要不是身边人拦着一副就要冲上去动手的样子。
不过,到这儿也都还算正常。
虽然有些夸张,但电视上也是这么演的。
面对战争,一个国家,总是有主战派和主和派。
一般来说,武将血气方刚,四肢发达都想打仗。
文官则多有反对,作为拿笔杆子负责动脑内政的,会更倾向安稳和平,只要不是必要都不想打仗,尤其是管钱的。
在现在,周国还没正式开战,只是耀武扬威的情况下,有人如临大敌,有人抱着侥幸,其实都可以理解。
慕姝自己,其实也被说得有些摇摆。
因为她初来乍到,并不清楚情况。
要不要发动战争,是不是合适的时机,国内有没有发动战争的必要和基础,不是她听了这几句就可以判断的。
当然,慕姝有点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