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解方程只要一会儿,方才静默多时不过是疑心此时有没有分数这个概念。
郭嘉听了答案,点点头,“正是如此。”
“阿正莫非算过,或是有什么特殊的法子?怎么如此快?”
陈群没有阻止他将自己的草稿拿去,郭嘉看了几遍,顿时皱起眉头:“此为何意?这些符号为何从未见过?”
陈群见他罕见地紧蹙起眉头,全然一副满头雾水的样子,不禁勾起唇角。
他当然不能告诉郭嘉,这些奇怪的符号叫做阿拉伯数字和方程。
陈群一本正经地给他解释道:“此表达乃是从幼时一本古籍上所学。但年代深远,已经失踪。”
“这个符号代表未知的事物,在问题中可以理解为大小鼠洞穿的天数。”
……
一个时辰后,陈群半真半假地向郭嘉解释了自己草稿上列的式子,以及解题目的方法。因为陈群所述古籍早已遗失,而且时间相隔太远,有些专有名词已然忘记,所以郭嘉也没有深究。
“现在,换群了!”
陈群眨眨眼睛,他的手在书简上停滞片刻,还是该换了一道相较于简单的题目。
“此问嘉可以用方才阿正所说的法子来做……”那双眸子之中流露出显而易见的狡黠之色。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2]
郭嘉方才看完题目之后,将竹简拿来仔仔细细算了起来。
熟悉的“符号”慢慢的被郭嘉表达出来,只不过此时郭嘉并不知道阿拉伯数字,用文字表述这些数字时与数字符号相搭配,看上去有些不伦不类。
“雉为二十三,兔为十二。”
少年用的时间稍稍有些长,而且算的时候很认真,天气微热,鼻头上沁出细细密密的汗珠。
陈群点点头,就见郭嘉冲着自己洋洋一笑,那种得意与开心是毫不掩饰,显出少年张扬与稚气。
“我知阿正一定有更难的,只是不愿写出来。现在我可能算不出,但以后恐怕是阿正算不赢我!”
陈群呵呵一笑,只是觉得好友可爱而又自信。确实,若干年后,谁人不知道你郭奉孝呢?
微风扬起两个青涩少年人的发丝,他们才发觉头发已然吹得干燥。
郭嘉伸了个懒腰,像猫儿一样优雅而慵懒。
“原先本来有些不服阿正的名声,亲身切磋,确实不负世人赞誉。”
陈群不知道该露出什么样的表情,只是哑然一笑,无奈摇摇头。
作者有话要说:[1]这是“两鼠穿墙”的问题。我国古代数学典籍《九章算术》“盈不足”中有一道两鼠穿墙问题: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也日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
今意为:有厚墙5尺,两只老鼠从墙的两边相对分别打洞穿墙。大老鼠第一天进一尺,以后每天加倍;小老鼠第一天也进一尺,以后每天减半。问几天后两鼠相遇,各穿几尺?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张苍、耿寿昌所撰写的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部,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它是经历代各家的增补修订,而逐渐成为现今定本的,西汉的张苍、耿寿昌曾经做过增补和整理,其时大体已成定本。最后成书最迟在东汉前期,现今流传的大多是在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刘徽为《九章》所作的注本。
《九章算术》内容十分丰富,全书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
[2]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多少只鸡和兔?
《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成书大约在四、五世纪,也就是大约一千五百年前,作者生平和编写年不详。传本的《孙子算经》共三卷。卷上叙述算筹记数的纵横相间制度和筹算乘除法,卷中举例说明筹算分数算法和筹算开平方法。
两个题目写出来并非没有考究历史,因为我觉得平行世界不用这么麻烦,而且以嘉嘉的智慧鸡兔同笼比较简单看得懂应该没什么吧。所以,展示一下高智商少年的天赋嘿嘿!
嘉嘉(叉腰):说我是天才在座的各位没有意见吧。
以及关于分数、方程的只是略微考究且有所略过,各位小天使不必深究。毕竟我也不是个数学小能手(比心)。
感谢在2021-07-2720:44:37~2021-07-2910:26:1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独爱主受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