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叔子那个假期当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头,在家闲着没事,就开始和媳妇练摔跤。
我公公婆婆在那边观看,Q7录像带起哄,又疯了两个!又疯了两个!
那一段时间,疯了的显然不止这两个。
有查萝卜条的,有把草莓上的黑点一个个给起了的,有把橘子的白丝一点点给撕了的。
不过最多的,还是想着花样的吃吃吃。
微博上朋友圈,各种晒厨艺。
过去不怎么下厨房的,这时候都点开了新技能。
什么凉皮、面筋蒸馒头——对了,一度萧二说发酵粉都买不到了!
嗯,为什么是萧二说的?因为我不干这事啊!
哦,昨天说真爱能跑大半个城市只为见那人一面。
其实还不完全。
真爱还能给你十足的安全感。
大概就是你想到了这个人这个事,世界都是平安喜乐的。
当然,焦虑还是焦虑的。
特别是在拐点没有出现的时候,昨天一个武汉的朋友告诉我,她觉得初一到十五是最难的,没有饭店开门,没有商店营业,饿了么的小哥哥一个人几百个单,快递电脑坏了没人修,那姑娘说,自家抽水马桶堵了都是自己通的。
不过最难的还是最初医治没有免费的时候。
如果这个病让个人承担,那真是太难了,她说有个丈夫,因为已经借了所有能借的,实在借不到了,只有放弃。
这个事情我好像看到过,那是一个怀二胎的母亲,好像一开始还顾虑着孩子没有采取措施,最终发展成了重症。
我们群里还展开过讨论,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应该该怎么治怎么治,一开始就放弃孩子,这是从理论上这么说的。
从最优方案上,也应该这样。
但是母亲对于孩子,总是难以决断的。
小灰灰的大姑在美国,她说他们一个多月没有出过门了,需要的东西都是孩子送过来的。
这在我们看来是天经地义,但她是这么说的——要说应该是我们保护孩子,我们都这么大年龄了,怎么都无所谓,应该我们去买东西,孩子不出门,但孩子非要去买,不准我们出去——她的孩子,也五十多岁了,并不住在一起,买了东西给他们送去。
那个九十多岁的婆婆在医院守了四天,就为了给六十多岁的儿子守出一张床位。
对于她来说,自己是无所谓的,只要孩子能好好的。
五十多岁的孩子是孩子,六十多岁的孩子也是孩子,在父母那里,别管身材多么健壮,也别管是不是已经白发苍苍,都是那个早先被他们抱在怀里小心呵护的孩子吧。
写到这里,突然就明白了彩衣娱亲,说是孝顺,其实,也是一种撒娇?
人这一生,能在几个人面前无所顾忌不用丝毫掩饰?
灵魂契合的伴侣,志同道合的知己,这些……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特别是如果你对这个世界妥协一些,将就一些,可能一生就这么过去了,可是爱你至深的父母,大多数人,还是都能遇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