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那时候税局是大家最不想去的地方,好像还有个顺口溜。
大概就是第一是粮食局,然后是银行,然后最不济呢,也要是工商,税局排到最后。
那是七十年代,当时她也不过二十多,就觉得人家欺负她,脑子晕晕乎乎的,甚至想自杀,后来领导给做工作,大概就是革命需要,哪有那么多个人想法……是的,就是电视剧里的镜头。我后来想,大家烦电视剧这么演,大概就是觉得虚假。
但其实我们要认真分析一下,组织要给你做工作,让你干你不想干的事,怎么说?
说那是个好地方?明显不是啊。
说未来会是个好地方?你相信吗?那领导自己也不知道啊。
只有说这是组织需要,你理解也要接受,不理解也要接受,你既然来了,就要服从安排。
那也只有服从安排了。
你说你不服从?那个时代恐怕都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不是什么假大空,也不是什么高大上,就是现实。
萧二家太后退休工资三千多,我不相信,广州啊,一线城市啊,他家太后还是当年的老牌大学生,职称还挺高,怎么会只有三千多呢?
他说是企业退,她家太后一个同学,在大学里退休的,退休金七千多,我不免感叹,怪不得现在社会说公务员事业单位退休工资高,原来能差这么多——我家太后退休金也少,远远不如我公婆,但她工龄只有可怜的十二年,这也真没有办法比。
萧二这个,我就觉得特别有对比性。
他则说没什么好感叹的,当年大家都想进企业。
企业福利好啊,待遇好啊,工资高啊,当时大家是能进企业就进好企业的。
谁也没有想到,后来很多企业不行了……
我想了想,还真是。
我大姑父是化肥厂的,他们住在化肥厂小区。
我们小时候冬天特别喜欢去他们家,因为有暖气,八十年代就有。
我和小灰灰住的这个房子,虽然是新世纪盖的,但一直到前年冬天,我们才通上暖气。
过去开封最繁华的地段是东郊,因为几个大厂都在那边。
一个大厂,不仅有生产居住,还有各种活动,我记得化肥厂有自己的活动室歌舞厅,甚至自己的幼儿园小学,真是一个厂解决了你所有的需要。
当然,这是大厂,街道上一般的企业是达不到这种程度的。
太后当年所在的就是一个街道企业,但也有托儿所,我上幼儿园之前,就被放到那里。
这么分析的话,当年的企业,真不比事业单位差到哪儿。
现在公务员的退休是归到社保上了,小灰灰说他们单位退休的,有一个月拿一千八的,很是担心自己以后的退休金,噗。
有没有高的?也有,我公婆的退休金在我们这个小城市算是不错的,但他们是加上了各种附属。
比如职称啦工龄啦,我婆婆早先在单位还主抓一个项目,干了很多年,这一部分也会加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