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保证保管好。”小援南得意的拍拍随身背的斜挎小篓。
他让爸给他弄来的,上山要做好采药的准备,采好药,他给爷爷帮忙炮制,以后再让老姑帮忙卖。
老姑说了,这些钱都归他自己,不给爸妈。
“过来,看看老姑发现了什么?”昭君指着树上被枝丫与树叶遮挡的地方。
透过树叶的缝隙,还有老姑的提示,小援南扬着脖子,眼睛睁的大大的,努力,仔细的找寻,没一会儿,就知道那是什么。
捂住小嘴,惊讶的转头,一脸喜色的望着老姑,有些不知道说什么,他见过灵芝,真的,是年份不多的小灵芝。
老姑平时给他讲的灵芝的一些知识,他都记得。
瞅瞅,枝丫间被遮住的灵芝,至少是百年的,老姑给他用手比划过,百年的灵芝有多大。
他瞅的仔细,这株灵芝还是紫色的,瞅着就知道值钱。
小家伙激动的一脸潮红,呼吸都急促起来,说话也不知道怎么说了。
小手指指着上面,有些结巴,“老,老老,老姑,百,百,百年的。”
昭君得意的很,与孩子们混久了,她也有股孩子气,嘚瑟的点头,“对,百年的。回去谁都别说。知道吧?”
“嗯,知道,爹娘都不能说。”小援南才几天呀,就被老姑蛊惑的连爹妈都不告诉。
“没有我的允许,谁都别告诉。当然你爷奶是要知道的。等着,我去弄下来。”
说完,抱着树,吱溜爬上树,身上背的斜挎小篓依然还背在身上。
百年的灵芝边上,还有不少小的,昭君没有动。
都还小,留着吧,也许有别的有缘人发现,也许还能救别人的命。竭泽而渔,不是她的作风。
姑侄俩,割完早上的一茬猪草,背着背篓,拖着一大捆猪草,溜达着下山。
“君君,哟,又割了不少猪草。”下山遇到同样是上山割猪草的大娘。
“嗯,大娘,你家的猪多大了?”养猪大户楚昭君在村里如今是出了名,一个人赊着八头小猪在养。
对外,都说是赊的,村里也都知道人家楚母的三叔就养了几头大母猪,每年都有新的小猪仔。
别人赊不到,可楚母是能赊得到。
无本买卖,不少人羡慕,还有极少的几乎是嫉妒,暗自咒诅:发猪瘟,全死干净。
“不大,没你家的大,你三姥爷真是养猪的好手。送来你家的小猪仔,都是肥嘟嘟的。”
全村都去楚家瞧过那些小猪仔,多年来,还是第一次有人家一次性养十几头猪。
村里的人跟看稀奇一样,刚开始几天,一有时间就去楚家转转。
楚家现在忙的热火朝天,家里盖新房,还是砖瓦房。虽然只有三间砖瓦房,可也是村里的前三份儿。
去年,村里已经有两户人家,起了新瓦房。
他们两家能起瓦房,是因为两家人在山上救了一位城里的有钱人。
人家不知道怎么感谢,看了他们家住的是茅草房,就自作主张,给买了砖瓦,买了木料,送过来。还替他们家找了匠人,屋子起好,已经是快入秋。
没想到,今年开春,楚家又要起砖瓦房。啧啧啧,这是发财了。
不少人都在猜测,有人说,是老楚上山挖到了什么名贵药材。
前段时间,老楚可是带着老闺女进城去了一趟市里。一去就是两天,两天的时间,肯定是卖了药材。
大部分人还不知道,老楚夫妻与老闺女的户口已经迁移了出去,还在城里买了房子,只怕猜测出更多来。
村里的几位干部也听到了村里的议论,他们一副了然的样子,有些小得意。
他们答应了老楚,暂时不说出去。要等人家房子盖好再说,到时候露出消息,也就没什么了。
家里早就热火朝天的干起来了,“君君,回来了。哟,打了不少猪草。”
村里帮忙的大爷叔叔们,又见到了打猪草回来的姑侄俩。
他们天天见到姑侄俩每天早上从山里拖几捆猪草回家。
“大爷,注意安全。”小嘴真甜,还让帮忙的大爷注意安全,多贴心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