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默默行使了纪录片的职责,俨然带着我们走近白血病患,真真切切地揭开了这个世界的残酷一角:
这世上还有许多人,每天都在豁命挣扎,只为见到第二天的日出。”
“从技术环节来说,导演徐乾的基本功可谓扎实,从剧本本身的打磨,以及落实到影像的完成度都非常之高。”
比如开场不到十分钟,只用一些极其简单的对白和互动,就交代了程勇四面楚歌又死要面子的窘迫处境,高效利落。
片中的主要角色个个生动丰满,就连加起来出场不到两分钟的印度制药商,也见缝插针地表现了足够的性格和内心冲突。
至于情节的起承转合、详略安排,节奏的控制,悬念的铺设,情绪的酝酿和爆发,在都技巧纯熟,在国产商业片中属于佼佼者。”
“而全片做得最出色的,最让人有代入感的,还是对主角程勇的描画。
他从一个唯利是图的市井商人,到千金散尽的救世英雄,除了简单的“良心发现”,在内心还潜伏着一条更耀眼的弧光:
一个爆发尊严危机的男人,如何寻回尊严——这让他的转变格外具有说服力。”
“曾经穷困潦倒,尊严尽丧,硬挺着张牙舞爪叫嚣的他,只换来前妻不屑的“我不怕你”,只能忍受医生“别的医院便宜你去呀”的奚落。
当这个一无所有的男人时来运转,大发横财,他无时无刻不在用钱找回稀缺的尊严。
他发现,当他竭力用金钱换尊严,比如让病人摘口罩,让员工道一声谢谢,让夜店小哥跳脱衣舞,只能换来一时自欺欺人的虚幻满足。
但当他扛起拯救苍生的使命,为了萍水相逢甚至素不相识者的生命去抗争时,哪怕身陷囹圄,物质上一无所有,他却赢得了整个世界排山倒海的尊重。”
“曾经,他要以救命药为筹码,才能让病人以脸相对,之后,却有千百人人主动为他行“摘罩礼”。
曾经,手下员工对他的人品鄙夷之极,不惜裂杯撕x,之后,却愿意为他拼上性命。
曾经,小舅子对他挥起拳头,之后,却像老朋友一样拍着他的肩膀,走,我们喝一杯去。
失去了钱财事业的程勇,终于可以抬起头,挺起胸,堂堂正正做人了。
他明白了,自己一直追逐的东西微不足道,而自己向来不屑一顾的东西,才是内心真正渴望的。”
“影片的结尾,蒙主角大恩的群众群聚在街头,向他深情鸣谢的段落,都一样炸出了最大的催泪弹。”
“有人问,生活已经这么艰难了,我们为什么要去看这样沉重的电影?看点没心没肺的不好吗?
我会告诉他们,能在电影里看到真实的人性,是一个观众最幸福的事。
华语时装片里,经常有五光十色的都市,花枝招展的男女,过着光鲜明媚的生活,但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思维方式,总让人觉得,那是发生在某个外星球的事。
它们也许能满足一时的舔屏和炫目,但归根到底,我们需要银幕上上演的,是跟我们共振共鸣的真实人性……
当他们的悲和喜都同样属于我们时,我们才愿意发自内心地,为他们心如刀割,为他们鼓掌喝彩,为他们笑逐颜开,为他们潸然泪下……”
“有网友说,大家都夸这电影多么感人,以为我会大哭呢,结果只是眼眶红了红,但看完后心情格外复杂。
我想说,这是对《我不是药神》最好的褒奖。
我们从不缺能让人嚎啕大哭的电影,有个著名导演说,让观众哭太容易了,在镜头前放个受伤的小猫小狗,就能催出全场的泪。
但观众可以感受到,被强行煽哭和从内心涌出的感动,存在的巨大差别。
《我不是药神》从没有摆出“不让你哭不罢休”的架势来催泪,但它带来的动容有着烙印在记忆里的强大力量。
也许在多年以后,当我看到某个卧床的病人,听到某个善良人的故事,邂逅某个正为了生存而拼尽全力的人时,仍会想起这部电影,以及第一次看它时心如刀绞、鼻子发酸的感觉。”
“通过银幕,《我不是药神》也浇灌着每一个观众内心的善良,也只有展现了最真实人性的电影,才有资格挑战这样的使命。
片尾那个大大的“希望”字样占满屏幕,似乎在说,这个世界仍存在无数痛苦、委屈和不公,但它的天平总在向希望指引的方向偏转着,尽管十分缓慢,尽管不是没有代价,却那样坚定不移,让人充满信心。
也许,一部电影最大的价值,就是能让世界,变好那么一点点。”
《人民日报》的下面有很多评论,都是夸《我不是药神》的。
“给我最大惊喜的是徐乾,他完成了从一个唯利是图走私者到良心发现好心人的转变,撑起了影片最爆笑的场面,也撑起了影片最泪崩的一刻。”
“在所有演员之中,我想特别说一说徐乾,应该说,这是近年来徐乾表演最全面、最透彻的一次。”
“徐乾最擅长的就是生活化的表演,他总是说着不算字正腔圆的台词,这恰恰是他得以在《我不是药神》中发挥的特长:塑造一个有烟火气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