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恕你过失。”
“臣以为,”朱棣说话从不犹豫,这一点与老朱很像,当即一字一句道,“不如分一部分权与藩王,我等乃是大明亲子孙,一举一动必然皆为了大明利益,如此与士大夫相互制衡,陛下从中调和,可保朝廷安稳。”
“乱中求稳么?”老朱眯眼,摸须若有所思。
多方牵制,反而能获得平衡。
再者,优待皇室宗亲总比阉党手握重权好得多,儿子们也是拱卫大明的坚实力量,尤其是像朱棣这样的人才,以后若是外敌入侵,定是能一举灭之。
老朱也是个重亲情护子孙的人,能让这些小辈过得更舒心,也正合他意。
但他仍是沉吟了许久。
朱棣知道他心内的顾虑。
“父皇。”他垂首,“当年汉初七国之乱,晋惠帝八王之反,虽是汉高祖与司马氏大封宗室所致,然皆为诸王利欲熏心,妄图取而代之,臣想,我朱明子弟皆一心为国,待陛下忠心耿耿,岂能重蹈前朝覆辙?”
这话可谓说进老朱心坎子里了。
虽然他对功臣们是绝对的不信任,就连自小一起长大的伙伴也防了一手,若不是汤和脑子灵活赶紧退隐致仕保命,恐怕连这个一起给地主放牛的竹马也不会放过。
但相反,他对自己的儿子们却相当宠爱,可谓对外如心狠魔王,对内又是操心家事的慈爱父亲,待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好。
当年朱橚被他派去治理开封,不料正值大水,农民良田被淹,一下子饥民遍布,哀鸿遍野,小皇子竟一时被吓着了,从小养尊处优的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当即拍拍屁股一溜烟跑了。
老朱盛怒之下,将他贬去云南以作惩罚,但也只是过了两年,心里头还是不忍,就将宝贝儿子给召回来了。
所以他在好父亲这点上,自认在历代皇帝里也能排个前三。
这些孩子所接受的教育也都是忠君爱国的思想,总是时不时地给他们一灌输,满脑子都一股热血,恨不得立刻提刀上马杀北疆个人仰马翻。
这点他倒是挺放心的。
“父皇,您也清楚若是有强大的藩王力量,元朝之亡也不致如此摧枯拉朽,可见我等也可加强各地军事戒备,整治内忧外患。藩王之间若是彼此势大,也可相互牵绊,总不会教一方尤其突出。”朱棣继续说动父亲,“增藩之举,利大于弊,儿臣望父皇多加思量。”
老朱面色骤然一变。
他最顾虑的后果就是像元朝末年那样,天下起义军四起,-->>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