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绥则心满意足:破解了一未解之谜的感觉,回头就记在小本本上。
到了手术室,法正甚至踮着脚从窗户里头往外看。古代虽然不知“无菌”的概念,却无师自通般留下了很多消毒的法子。
比如用高温煮沸、亦或火烤刀子、针线等物来消毒,并且不让许多人围着,免得病人被“邪气”所侵。
所以在华佗动手术过程中,外人是不能轻易进去的。
“看到什么了么?”其实其他谋士也心痒痒,但顾忌名士风度不可抛,便问法正。
“哇哦!”法正惊呼出声:“华医匠在用针线缝人肚子呢!”
“我看看。”郭嘉眼前一亮,凑上前去,师徒两人扒拉着窗户一个劲儿往里头看。
荀彧警告道:“声音轻点,莫要打扰到元化。”
华佗的手快、准、稳,即使听到了窗外同僚们的声音,手上速度依旧不减,漂亮地将线打了个结,随后给病人敷上自己调配的止血膏。
“成了,让人好好休息,睡醒后先不要动。”接过学徒递过来的手帕,华佗满意地审视了下自己的成果:
有庄主赐予的利器在,不论是切割还是缝合,都比之前的创面小得多,动作也能更顺畅了。
荀彧留意到:华佗的身旁有好几个学徒,目不转睛地看着,还有的人边看边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华佗方才的动作。
“庄主是如何说服元化将医术精华展示给别人的?”他心下暗暗纳罕。
工匠普遍担忧“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即使是亲眷,还讲究留一手,在临死之际才传给他人。这种师承家传的特点,使得稍有意外,秘方就会失传。
“大概是庄主无私分享秘方,让元化也受到感染了吧。”站在他身旁的戏志才小声道:“据说,庄主给了元化一年带三百个学徒的指标。”
荀彧一惊:“这也太多了吧!”
两人说话时,燕绥已经上前和华佗交谈起来。
“没想到来看病的人这么多,这病房挤得满当当的,元-->>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化怎么也没和我说扩大下店面?”
“庄主为医馆已经耗费颇多,这样规模的住院和问诊处,在天下十三州也寻不出来几个,老夫实在不好意思再让您费心啊。”
燕绥心道这才哪到哪儿哟,后世最大的医院都有阳城县城般大,容纳的人和县城人口差不多。
“我看有间病房收治了十二个人,太拥挤了,这样不但不利于病患养病,还会让风寒等疾病在病人间传播。”燕绥道:
“我让奉孝再买医馆后头的几栋房子给你,到时候直接打通,都作为病房,这样晚上也能留一家属陪护。”
“庄主这般支持,老夫非肝脑涂地,无以为报啊。”华佗颇为动容。
燕绥笑道:“在救困扶危方面,咱们可是肝胆与共的好伙伴,元化有什么需要尽管提,我虽然不在阳城,但你只要写信给我,我都会考虑的。”未来,还指望着华佗当医学院的校长呢。
将医馆的事情安排好,燕绥便携谋士和护卫们出发了。这次不着急赶路,没必要在驿站换马,可以不紧不慢骑着马匹赶路,顺带考察沿路村民的生活情况,马车则驮着物资缀在队伍的后头。
没想到燕绥这一走,阳城的百姓竟然都主动出城,守在城外的官道上。
典韦为自家庄主感到骄傲,百姓相送,可见对庄主政绩的认可:“庄主,百姓都是来送别的。”
只见队伍蜿蜒如长龙,人声鼎沸。有的城民还带了自制的蒸饼和酱菜,一定要塞到马车之上。
一罐酱菜,在这个年代可能是一个家庭用攒下的余钱好不容易买盐腌制的。饶是习惯了被人表达谢意的燕绥,也再次被这赤诚之意打动。
不少百姓追在车马的后面,随着燕绥一起向前走。
燕绥不忍心他们多走路,打开了扬声器,高声道:“多谢诸位的美意,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天寒地冻,请大家都回去吧。”
许多百姓听话地停住了,但都站在原地抹眼泪。
燕绥无奈,下马来到百姓面前,她拿出了上次奇珍拍卖会的气球和彩带。将气球交予小孩子们的手里,循循善诱道:“来,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