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毓想到远在扬州的谢老夫人可能会有的反应,忍不住期待。
谢钦对她如此顺畅地要同回京城,微微默了一瞬,复又毫不犹豫地抛开,他们夫妻是要携手至白首的,若是在意这些细枝末节,便是庸人自扰。
谢钦和褚赫就具体引兵入南越的事细致地商定一番之后,一面着手开始安排,一面派人去和黔中节度使沟通。
与此同时,还有一件事,是他们必须要做的,那便是让戚节度使为黔中士兵悄无声息地潜入南越大开方便之门。
岭南军中确实有可能被此地势力渗透,但戚节度使经营多年,不可能没有自己的亲信和人手。
因为有陛下的密旨,谢钦极有把握戚节度使会同意,不过到底是越过戚节度使,他还是打算亲自向戚节度使说明劝说,免得日后同僚之间留下芥蒂。
而且,他们动手之日,有些事情也需要戚节度使和节度使夫人帮忙,若是他们心甘情愿,总归是一大助力,可确保万无一失。
尹明毓和谢钦带着谢策一起去的,劝说劝双,戚夫人那里通了,到时帮着劝慰戚节度使几句,戚节度使也就更通了。
他们是正儿八经递了拜帖,拜见夫妻俩。
戚节度使一见拜帖,便知道谢钦肯定无事不登三宝殿,果然,两人一单独在书房之中,谢钦便扔给他一个惊雷。
“怎么莫名其妙便要入兵?!”
谢钦一五一十地讲了蛮族和侥族在蝴蝶谷做下的恶事,认真道:“戚大人,你我为官,初衷定然有为民请命,造福百姓,如今百姓受苦,怎能视而不见?”
后院,尹明毓也给戚夫人讲了蝴蝶谷之事,“伯母,女子虽弱,亦知善恶大义,见此不平之事,如何视而不见?”
他们在来之前,从未沟通过如何劝解戚家夫妻,但相处日久,已有默契。
前院书房里,谢钦道:“戚大人,为官不仁,何以为官?”
后院堂屋里,尹明毓则道:“伯母,人若麻木不仁,何以为人?”
戚夫人是将门之女,本就有几分嫉恶如仇,早就已经气愤难当,加之这些年在岭南,亦是多有忍让,当即便一拍桌子,干脆道:“从前不知,尚可装聋作哑,如今再视而不见,我便白活了!”
书房里,戚节度使沉默许久,也叹了一声,应下。京中确实收到了谢钦的密折。
然苍老的昭帝端坐于大殿之上,对着一本摊开的密折,久久无言。
傍晚,空旷的殿中渐渐昏暗,老太监轻手轻脚地进来,点起几盏灯,便又退出去。
烛火昏黄,昭帝孤影茕茕,独坐至夜深。
老太监复又进来,请示:“陛下,夜深了,可要就寝?”
昭帝下垂的眼始终注视着御案上的密折,许久之后,才缓缓抬起手,摆了一下,示意他下去。
老太监无法,只得面色担忧地退出去。
待到大殿里又只剩下昭帝一人的影子映在龙椅上,昭帝才终于幽幽地叹出一口郁气。
若是派兵入岭南,平王的事儿恐怕便再也兜不住,甚至有可能激发平王铤而走险,父子情断……
即便知道,有些事情一定要尽早决断,方可减少损害,可帝王亦是人,无法轻易作出决断。
“咳、咳、咳……”
昭帝举起帕子,捂着嘴剧烈地咳了几声。
老太监端着一碗药进来,见昭帝咳嗽不止,连忙放下药碗,为他倒了一杯温水,随后忧心忡忡地劝道:“陛下,龙体为重……”
昭帝移开帕子,顺手合上密折,方才接过杯子,顺了顺气,便抬起手。
老太监连忙送上药碗。
昭帝端起药碗,一饮而尽,药尽之时优柔也收起,道:“明日召谢卿觐见。”
“是,陛下。”
翌日,卯时一过,谢家主便候在太极殿外,等候陛下召见。
昭帝身体不佳,昨夜回寝宫后,辗转反侧,睡得极晚,今日却未晚起,只半刻便召他觐见。
谢家主踏进殿中,便躬身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