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人力不够,不得不选择用工具取代人力,比如风力】
从13世纪开始,西方就开始大规模使用风车等机械,有组织的在湖泊、沼泽地区中排水,在低地国家开始使用风车磨谷物;
比起明朝的水磨,风车具有天然优势,风车不限地形、季节、全天候使用。
随着风车在整个欧洲大陆的广泛推广,风车的制造工艺进一步提高,从最初的塔式风车,进步到后面16世纪的单柱式风车,适用范围越来越大,可以更大范围的把自然力转换为机械动力。
但是这并
不意味着西方的农耕文明一下子就超越了华夏。
此时的东西方的脱谷都用连枷。
西方的连枷手柄一般四五尺长直且小的木棍,二者用皮带连接在一起,使用时用双手握住手柄高举过后,然后重重地挥动双臂拍打谷穗;
华夏古代的连枷手柄长而脱粒棍短,现代还有人笑谈说它是“双节棍”的原型。
西方农耕技术落后,耕犁同样落后,但是畜力资源丰富。
西方的犁直到16世纪都十分笨重,需要6到8头牛来拉;
16世纪以后,荷兰才发明出只用两匹马拉动的犁。
到17世纪,仍然没有解决犁过于复杂的结构。
因为农业工具粗糙,西方开始大规模利用风力、水力等大型机械,这些先进机械促进了更多生产资料的诞生,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带动了其他机械方面技术水平的提高。
所以,尽管西方人在农耕文明上不如华夏,在粮食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上不如华夏,但是每个农民生产粮食的总量一次次的提升,最后远远地将华夏抛在脑后。
【归根结底,是农民与土地的问题。】
帝王齐齐沉了脸色。
天幕全天下所有人都能看到,他们想不允许百姓看也做不到。
这一次的天幕过后,百姓会不会造反起来?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朱元璋出身小农,他能不知道耕牛对百姓的重要性吗?他不知道畜力更省人力吗?为什么既不像汉初的皇帝们鼓励百姓养牛,也不像秦朝那样给百姓租借耕牛?】【明初时期,刚刚经历了战争,外来的高产农作物也没有传入,种棉花也不是立刻就见效果的,人口还没有很多哦。】
朱元璋的脸色黑沉如水。
他曾经是小农,可是现在他是皇帝。
他曾经痛恨元朝对汉人的压榨,可是当他成为皇帝,他开始感觉到元朝的制度真好用。
为了江山稳定,严格一些怎么了?
再说了,没有耕牛,现在不是有了“代耕架”,用木牛代替耕牛,不一样好用?
【可能会有人问,就算没有耕牛,不是有那铁搭吗?】
【我给大家放一下铁搭的使用方法。】
看到铁搭的图片,很多现代人可能会误认为是猪八戒的钉耙,因为确实很像,只不过猪八戒的是九齿钉耙,铁搭只有四齿或者六齿。
一直到近现代,许多农人家庭依然有铁搭
,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农耕工具。
农人使用铁搭,需要用双手拿着铁搭在地上一下一下的深凿,一直保持微微弯腰的姿势,弯腰久了,农人会直起腰来,锤一锤酸疼的后腰,但是无法休息,还要继续。
【如果做过农务活的人就知道,只要是工具,使用时间长了都累,哪有能用畜力解决轻松——西方那种用风力水力的大型机械与畜力一样,动力源不是人,农民就可以节省很多力气。】
再放出用耕牛的农人。
前面是健牛拉着犁,后面的农人扶着犁,甩着鞭子,牛在前面出主要的力气。
哪怕是用眼睛看也能看出来,牛要更省力。
“谁不知道牛耕好,可是养不起。”农人看着天幕摇头叹气,“还是大汉好,牛耕普及推广,那时候的农人都有牛吧?”
“地也比咱多。”
“都说秦朝是暴秦,暴秦官府还能借牛,咱这……”
看到农人聚集在一起议论,里长在远处遥遥喝道:“咳咳,都聚在一起瞎咧咧什么呢,干活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