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和高粱亩产多少?”
老农看了李羽一眼,怎么连小麦亩产多少都不知道,这也难怪,这些官老爷,从来不下田,自然就不知道了。
“小麦亩产三到四石,高粱就更少了。”
大业国的度量衡,一石等于十五斤,三石是四十五斤,四石是六十斤。
李羽换算了一下,惊呆了。
“老伯,一亩地的小麦产量,怎么这么少?”
“不少了,能亩产四石小麦,已经是丰收了,假如能种上稻谷,亩产肯定要高一些。。。。。。”
李羽心中暗道:怪不得大业国的老百姓,每年都处在饥寒交迫之中。
原来是粮食产量太低了。
这么低的粮食产量,老百姓不闹饥荒才怪呢。
再加上大旱、战乱,瘟疫。。。。。。天灾人祸,老百姓就真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大业国的老百姓,太苦了。
古代的五谷杂粮,指的是稻、黍、稷、麦、菽。
而且这些农作物,产量非常低,老百姓一年到头辛辛苦苦,除了交租之外,剩下的那点粮食,已经养不活一家人。
这就是古代为什么年年闹饥荒的原因。
“老伯,你先忙吧!我们到那边去看看!”
“李大人慢走!”
李羽一边走一边寻思着,因走路不注意,被一块石头拌了一下,差一点摔倒。
“李羽哥,你在想什么?”大柱急忙过来想拉李羽一把。
“我在想,如何改变咱们阳河县老百姓的温饱问题。”
大柱笑道:“改变不了,那得看老天爷的脸色,老天爷要是风调雨顺,那咱们老百姓才不会饿死,不然,每年都要饿死不少人的!”
李羽一字一句道:“我当这个县令,就决不允许阳河县有饿死人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