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王妃真好,此等珍贵知识,却不藏私。
刚开始母后跟他提这门亲事,他真的是基于爱国这才答应的——南蛮许了公主,他们东瑞也不能失礼,但年龄合适的皇子中,只有他未婚了,为了让父皇跟母后都好过一点,他才勉强同意这门亲事。
他还以为自己会娶个没规矩的女子,没料到是自己多想了,宣和公主虽然不到知书达礼,但也绝对不是粗鲁不文,坦白说,他还满喜欢她不怕他,夫妻之间要是战战兢兢,那还有什么意思。
宣和公主很好,知礼但不多礼,重要的是她能懂他为百姓着想。
前庭的气氛是很好的,秋风微凉,秋阳温暖,王妃研究了一个多月的东西,获得王爷大力赞美,王爷唇角微扬,王妃巧笑嫣然,傻子都看得出来王爷看王妃的眼神中是藏不住的欣赏,不知道王府什么时候会有小郡王,小郡主。
伺候的下人们满心期待的想着。
「盈儿想要什么?待我把这三样东西送进太医院,就去跟父皇讨封赏。」
公孙茉一凛,好心情消逝了大半,盈儿,是了,她不是朝阳县主公孙茉,她是宣和公主公孙盈。
这是他第一次喊她名字,喊的却又不是她的名字,她不知道该不该高兴。
萧随英敏感的发现她的情绪变化,「盈儿怎么了,不喜欢我这样喊你?」
「喊我囝囝。」公孙茉道,「名字是钦天监取的,我不喜欢。」
「原来是这样。」萧随英笑了,「囝囝。」
第六章珍惜眼前人(1)
转眼,公孙茉已经嫁入敬王府半年。
自从那轮椅,楞杖,助行器由太医院发图到民间后,公孙茉能感觉萧随英看自己的眼神越是不同,毕竟前生也活了三十年,二十岁青年人眼中的炙热,还是能分辨出来。
最大的改变,就是他变得温柔了。
两人手牵手逛着花园,跟她说这是什么树,什么花,他也常带她去市集,吃烤肉,吃玉米,吃糖人,顺便还会跟摊贩聊一下,一个卖荷包的大娘很喜悦的说等待明年新政实施——朝廷说了,年收十两以下的家庭有补助,如果一年能拿五两补助,那一天两顿地瓜粥就能变成一天两顿白米饭。
卖金子的摊贩说最近中盘涨价,萧随英隔天马上查,绝对不允许有人囤金图利,又不是战乱时代,金子没有涨价的理由,在东瑞国,任何交易都必须是公平的。
萧随英勤政爱民,对穷苦百姓多有怜悯,对待下人严厉,却不是不讲道理。她虽然不单独上街,但常常招女先儿进来说书,讲讲京城的风向,有一位女先儿还坚持不收荷包呢——因为落马跌断腿的弟弟,终日只能躺床上,意志消沉多年,靠着敬王命令各大医馆做出的轮椅,总算能出门了,晒到太阳,吹到风,人也开朗不少,最近由官府媒合了一个军人遗孀,弟弟不嫌她带着三个孩子,她也不嫌弟弟不能走,两人已经打算成亲,家里人都很高兴。
那女先儿道,家里原本在敬王府前放了一枝菊花当作感谢,没想到自己能被招入敬王府,能给王妃说书,多大的荣幸啊,荷包绝对不能要。
公孙茉终于明白了,这阵子府前那些菊花,是百姓放的——温长史自然有注意到,每天二三十朵,虽然奇怪,但也不能说恶意,便没去管,原因居然是这样。
菊花代表长寿,在古代是祝福的意思。
那女先儿红着眼眶说起弟弟的人生因为敬王而改变,公孙茉是很骄傲的——如果他无心改变现状,又或者懒散度日,那她有再多方法也没用。
而且萧随英也不是只沿用她的方法,他还能举一反三,她提出所得税,他就自己想到了补助贫苦人,让这个社会更公平。
他说,想让东瑞的百姓人人吃得起饭。
他还想去江南给百姓治水,两人屏退下人相处时,他会说一些自己的想法,苦读各方水土志,他居然也想造湖蓄水,那已经是水库的概念了。
萧随英说,如果能造湖蓄水,一来解决了四五月雨水泛滥的问题,二来解决十月十一月干旱的问题,他跟工部尚书提说,是可行的,如果有四万兵力,费时四年即可。
这根本是帝王之志——但这种话她只敢在心里想,就算面对萧随英,她也不敢提,不然很有谋逆的意思,太子已定,又无过错,为了朝廷稳定,基本上不会再改,这时候说太子亲弟有帝王之志,那是陷萧随英于不义,她不会这么做的。
话说回来,这样的人谁不喜欢?
她很喜欢,喜欢他说起贫苦人时怜悯的脸,喜欢他说起推行新政时,那得意的脸。
想起大红花轿进入敬王府那一天,她还想着自己一定要好好演完这场戏,她爱不爱他不要紧,重点是要让他爱上自己,这样万一有朝一日自己假冒公主的身分被识破,至少有保命的机会。
唉,想到这个就很沉重,霍大人信上说,郡王妃去江南了,移朝阳县主的棺木回另外安葬,然后又隐晦表示,他回南蛮的路上,事事安排妥当。
意思是,朝阳县主公孙茉的坟墓,造假得很完美。
好像什么都没说,但什么都说明白了,这信要是中途被人截了,也看不出个端倪,只有她自己知道,在南蛮的母亲为自己千里奔波了一趟。
自己不孝,可是为了保命,她也没第二条路走,她不可能上玉佛山出家,就算在玉佛山能活一百岁,无法实现自己两世的愿望,对她来说也没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