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母看着儿子:“我就想给未来的孙子做做衣服。你每日看着,也心里有个数。”
时昭不明白母亲怎么突然对他娶妻生子的事这么上心,,母亲的话是肯定要听的。他忙道:“母亲想做便做,孩儿今日便给母亲把布料买回来。不过娘要注意身子,不可太过操劳。”
“放心吧,娘还要抱孙子呢,不会糟践自己的。”时母道。
母亲这样一说,时昭又放心了一点。只要母亲好好的,做衣服就做衣服吧,就像母亲说的那样,衣服又放不坏。
“那好。除了布料,母亲还要买点什么吗?马上要过下元节了,除了过节祭拜要用到的东西母亲自己有什么需要的吗?”时昭又问。
他不明白自己要有什么数,觉得母亲这段时间跟自己说话总是意有所指,好像哪里不太对劲。但他又不敢多问,免得母亲伤心。
“旁的没有。娘只要你记着答应娘的话,守孝期满,娶妻生子,让娘抱上大孙子。”时母道。
“好,好,孩儿记着呢。”时昭不明白母亲怎么突然就对他尚未娶妻生子一事如此耿耿于怀,但只要母亲高兴,又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事,他也没有必要违背母亲的心愿,自然是顺着母亲的话说。
时母见儿子孝顺,心情好了不少:“快去快回,注意安全。”
“好的,娘在家也留意着点。”时昭嘱咐道。
虽然他不担心青州府的仇人这么快又寻上门,但现在只有母亲了,他一定要牢记父亲的话,把母亲照顾好。
马车不走正门,时昭把马车从后门赶到前门路上,唤艾叶一起把做好的药柜抬到马车上。上车后,时昭跟母亲挥手道别:“娘,记得插门。”
随后吆喝了一声:“驾——”马拉着车往县城方向走去。
车上只有两个人时,艾叶从来不坐在车厢里,他和时昭并肩坐在车辕上。没有时母的管束,艾叶的话比平时多了许多。
“少爷,咱们给陈大夫送了柜子,就去买香烛吗?”
“嗯,送了柜子再去买香烛和冥纸,然后咱就去买点新谷子磨的糯米粉,等到下元节的时候做团子。”时昭道。
“好啊,到时我来做。”艾叶道,“少爷,水城做的团子和青州一样吗?要是不一样,我们按照青州的做法做,还是按照水城的做法做?”
下元节大宁王朝都有做糯米团子祭祀先祖的习俗,只是各地做法略有不同。
艾叶跟着时昭从青州一路南下,也见证了一路上各地不同的饮食,水城和青州的饮食风俗更是差异明显。故而才有此一问。
时昭想了想:“我们已经回到水城了,还是入乡随俗,按照水城的风俗做。”
“嗯,也对。”艾叶偏着脑袋点了点头道,“不过我不知道水城这边下元节团子的做法,得找人问问。嗯,找谁问呢?”
艾叶沉思着,忽然兴奋起来:“少爷,我们去找小荷吧,他是本地人,他娘父肯定知道怎么做。说不定还能跟我们讲讲水城这边特有的习俗。”
这小孩是想去找人玩了,时昭也不点破,笑道:“好啊,看看哪天有时间,我们去找小荷问糯米团子的做法。”
“好哎,少爷太好了。”艾叶高兴得不得了,“少爷,除了糯米粉,我们还买别的吗?”。
“祭祀总要隆重些才好,各种糖食果品都买一些。”时昭说完补充道,“还有花生和些猪肉,也要买一些。”
“爹爹生前喜欢吃水城的小粒花生,祭拜的时候放点花生。以前这种花生在青州府难得,都是水城族人托驿使运过去的。现在我们回来了,这东西又不缺,自然不能少。”
说起水城的特产小粒花生,时昭不免回想起父亲在世时的情景。
那会老家族人为了讨好父亲,每年不同时节都会从老家选上上好的水城特产寄给父亲,想从他那里得到银钱布施家乡。
谁曾想父亲去世后,自己拿回家产都颇费了一番周折。要不是自己会些武功,当时又有冯二他们助阵,这家产拿不拿的回来还两说。其中滋味真是难以言表。
“好的,我记下了。”艾叶不知道时昭心里所想,但见少爷想起老爷,想必是有些伤感,他便乖巧应道。
路程不远,两人边走边聊,没一会就到了县城。
时昭往来县城多次,守城的官兵发现他的确没有私下外出的心思,也就不再让他们换令牌了。
进了城,时昭先把药柜给陈茂送去。
陈杨医馆和药铺都开着,但陈茂和杨正都不在。店里的掌柜说东家出门走货了,来回一趟大概要半个月左右。但临走时有交代,要是时昭到来一定要好好招待。
时昭想起陈茂上次与自己说,最近有一趟到湖州的生意,想来是去湖州了。自己到把这事给忘了。
不过他就是送个柜子来,人不在也不要紧。时昭说明来意,医馆的掌柜赶忙招呼医馆药童和药铺的伙计把柜子抬下来,邀请时昭去店里坐坐。
陈茂不在,也没有进店的必要。时昭婉拒了医馆掌柜的招待,把柜子送到就与艾叶离开了陈杨医馆,往集市而去。
两人先买了祭祀用的香烛、冥纸一应物品,才又买了做团子的糯米粉。在农品集市专门买了时昭此前提到时父生前喜欢的水城小粒花生。
农品集市很是热闹,有不少水果、坚果、蜜饯一类的吃食、零嘴售卖,路过的小孩都忍不住嘴馋,扒拉着大人要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