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他日他重返青州府之时,自己在青州府也算是多了一份助力。
时昭找陈茂要来纸笔,写了一封书信装进信封,请陈茂这趟走商时帮自己把信送到湖州的云湖山庄别庄。
陈茂自然是乐呵呵地应下。
今日这番看诊,一顿闲聊,到是把时昭想要做成的很多事情都处理了。眼见医馆里病人增多,时昭也还有其他的事要办,就拿了陈茂给他开的药材与陈茂告辞。
作者有话要说:
啊,昭昭又是被问娶亲的一天o(n_n)o哈哈
第49章买树(上)
离开陈杨医馆,时昭带着艾叶直接去了西市请匠人。砌院墙的材料上次被堂三叔一家糟蹋了不少,也得补充了一些可能缺乏的材料。
随后的几日,工匠在院子里砌残缺的院墙,时昭则在那几天研究着要给陈茂的医馆做一个什么样的药柜。
此前修葺房舍砍来的树木几乎用完,要做那么大一个药柜,还得购买一些木头。而且做柜子不同于修葺房屋所需的瓦阁,干湿都无所谓,是有所讲究的。
做柜子自然是要晾干的木头才好,这样做好的柜子才不会干了之后产生裂缝或者变形;但也不能要爆嗮过得木头,木头切割后容易炸裂。家中剩下点木头也都只是半干,所以时昭还得买些木头,并且是干的才行。
回到水城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时昭也摸出一些本地生活的省钱小门路。
比如荷塘村离县城四五里地,算来是比较近的了,导致跟最近镇子麻旺镇的距离比县城更远。
按照距离远近来看,县城是最近的购物场所,但也因为是县城,所以物价比镇上是要贵上一些。
但在荷塘村前往县城的路上,出了荷塘村山口前面那个平坦的小坝子中,另一座山脚绕过来的一条小路与荷塘村出去的小路交汇处,有个叫木家堡的地方,那里住了好些人家。
县城赶集或者附近最近的镇子赶集的时日,那里会成一个木头买卖的集散地。
不为别的,只因荷塘村这条村道和旁边那条村道都是通往山里,而水城卖树的多是这两个地方的村民。
为了提前拦截道货物,以更优惠的价格拿到货,做木头生意的贩子经常会在赶集日来木家堡收木头。在那里买木头,肯定比村民抬到县城里或者镇上再售卖,或者被商人收走再售卖更便宜。
其实不止木家堡,只要是赶集日,时昭如果想买农家地里生山里长的农作物或者野味,只要敞开大门,在家门口基本都能买得到。
树木也一样。
他家门前这条路,一头就是通往大山里,木家堡一多半的木材,也是村民通过他家门前这条道抬出去售卖的。
所以时昭要想买树,只要把大门打开,见到抬树的山民,问上一句“这木头是不是要卖的”,接下来便可开始做生意了。
购买木料的渠道有了,接着还要了解价格。所以当下紧要的是先了解木料的价格,再行购买。
接下来的几日,时昭带着艾叶去木家堡和县城的木材集市,还有周边的镇子去了解木材的价格。
连续转了四五个集市,花了差不多半个月功夫,时昭基本上了解了水城常用木料的价格。当然,这些价格也可能根据时节和货源情况上下略有波动。
而在此期间,时宅此前一直迟迟没能砌起来的院墙也早已完工。两家当初因为田地,租户和堂三叔家险些大打出手的事众人皆知,时昭家的围墙重新动工并垒好就收到不少村民的关注。
大部分人只是私下议论,也有个别好事的,当面来问时昭:“哟,时昭侄儿,你这院墙垒起来了呢。你堂三叔咋没说话?”
时昭只是但笑不语。心道这堂三叔一家竟然守口如瓶,没将当夜所见宣扬出去?
想来是当日的场景将他一家子吓坏了。
这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也不是他想要的结果,却也在情理之中。当日那种杀红眼的场景,还真不是寻常百姓能承受的。堂三叔一家不出去嚼舌头,他也不能掰开人家嘴去说,只能顺其自然了。
不过他相信,以人的本性,堂三叔一家总会有说出来的一天。有的事,借别人的口说,比自己说,效果好多了。
掌握了木头市场行情,时昭胸有成竹,终于可以开门购买原料了。
这日县城赶集,时昭早早地开了大门,在家门前摆了一张书桌,坐在桌前看书。眼睛却时时紧盯着出山赶集的山民。
看见有卖木头的山民经过就问上一声:“大叔,你这木头卖的吗,什么价?”
没有的时候就坐在那儿看书,到也不浪费光阴。
刚开始,路过的村民都会不解地朝他张望。这山里没几个识字的人,更没人这么讲究,时昭在家门前摆张桌子看书的做派就显得特别格格不入。
直到时昭买成第一根木头,做成第一笔生意之后,路过的人才逐渐明白过来,这时家小子是在这里买树呢。
摆张桌子在这里看书,也只能说人家毕竟之前是官宦人家,跟他们这些山民还是不一样的。
卖给时昭第一根木头的山民因为带着孩子、拿着山货还要去县城赶集。时昭觉得他挺不容易,也不太方便,就让他把木料靠在院墙上,等空了自己搬进院子里。
后面时昭又陆陆续续的买了好几根木材,不着急的都让人搬进院子里,带着孩子或者还要做别的买卖的,时昭就让人把木头靠在院墙上,一会自己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