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听了时母的话,吃饭的动作顿了一下,才又继续。时母将一切都看在眼里。
时昭倒是听了母亲的话放心了一些,但还是叮嘱道:“那娘要是感到哪里不舒服,一定要及时跟孩儿说。”
说罢时昭想起什么,又对母亲道:“娘,堂三叔已经不干涉咱家砌围墙了,我今日进城去请工匠把院子缺的那段围墙砌上。”
“他怎么一下子改变注意了?”时母颇为疑惑,“他什么时候跟你说的?”
时母记得自家儿子这段时间没跟那个没半点人情味的本家来往过。
“昨儿晚上说的。”时昭嘲弄道,“他们半家子人昨晚瞧见我跟刺客动手,吓了半死。”
“原来是这样。”时母叹道,“这人呐,好好商量就是当你好欺负,非得喊打喊杀的才肯罢手。”
“这可能就是人性吧。”时昭冷笑,“反正他现在不敢找咱们茬了。这样也好,省了我的麻烦。原本我打算应对了青州府的这次暗算腾出手来再收拾他,没想到一箭双雕,一次解决了。”
时母见一直困扰自家的两件事差不多都告一个段落了,很高兴:“行,去吧。请工匠前先去找个医馆把肩上的伤瞧瞧,抓点药回来,别耽误了养伤。”
“好呐。”时昭应了母亲,扭头对艾叶道,“小叶儿,吃完我们就走。”
吃过饭,时昭去马厩赶了马车,在前门等艾叶。艾叶收拾完家务,乐颠颠地出了门。临走前还回头跟时母打招呼:“夫人,我们去去就回。”
时母温和地应了,在院内看着两人离去,心里却忍不住琢磨。
昨夜她就是想着这事一宿没睡好,今早让儿子看出来自己没休息好还好一顿担心。不过这事吧,也容不得她不琢磨。时家三代单传,她就时昭这么一个儿子,时家的香火断然不能断在他儿子手里。
时昭载着艾叶再次进城,因着县衙不得离开本地的命令,依然在城门口换了令牌。
进城后先按照母亲的嘱咐找医馆。昨儿去天和观请道长时,他就沿途观察过医馆的位置。记得进城后穿过家禽集市,在花市边上就有家医馆。
那家医馆算是离自己最近的一家医馆了,时昭决定就去他家。
不过走在半道上,街上堵车了。时昭跟围观的人打听,得知是两个商贩为了争街道旁的摊位大打出手,东西滚落一地。周围围了好些看热闹的百姓,暂时没法通行。
时昭只得掉头换了条街走过去,这样一来就是要绕远一点。
不过还没走到他要去的那家医馆,便在半道上看到另外一家医馆。比此前他想着要去的那家医馆看起来还要大,还要气派一些。
原本以为绕了道,得走远路,没想到反而捡了个近的。时昭望着医馆的牌匾道:“小叶儿,我们就去这家医馆吧。”
多看了两眼医馆招牌,时昭忽然觉得这医馆名字好熟悉。目光游离间落到一旁的药材铺子上,发现两个店子的名字一样。医馆叫陈杨医馆,药铺叫陈杨药铺。
时昭心下诧异,连忙去看了一下路牌,是桂香坊。结合路牌和店铺招牌,这才确定这名字在哪里见过。
时日尚久,加之回家之后杂事繁忙,时昭差点忘了这个地方。今日得见才想起当初刚回到水城时的那一次萍水之交。
不知究竟的人看这店铺之名,还以为店家叫陈杨。像时昭与店家接触过的,才知这店名的含义,乃是陈茂与其好友杨正两人所经营,店铺名头也起的是两人的姓氏。
时昭道:“就去这家,陈杨医馆。”
当初酒楼初见曾说过有空拜访,一晃已经两月有余,自己一直忙于安家事务,也没能前来。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了。
只是自己带伤前来,有点不甚妥当,但对方本就行的这个营生,想来无妨。
时昭招呼艾叶下了马车,将马车栓到街上两旁留出来给店家和客人临时拴马的马栏的桩子上,和艾叶进了陈杨医馆。
时昭没有一去就报名号拜访店家,那样有占便宜之嫌,他是当作普通病人一样进去看诊的。
坐堂的大夫解开他包扎的纱布,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查看伤口后,大夫的眉头皱得更厉害了。大夫给时昭把了下脉,皱眉的同时,眼里又露出疑惑的目光。
时昭看到大夫这样子,心下颇为不安:“大夫,怎么样?”
但又觉得不应该啊,受伤当日县衙师爷都看过伤了,说了并无大碍。只要坚持上药,休养个把月伤口便能愈合,再过四五个月肌肤差不多能恢复如初。
唯一麻烦一点的是身体里那个所谓的“有情香”。
但时昭根本不信,要是真中了那什么□□,怎么可能过了这么多日还未发作。
旁的不清楚,以前他在庆州府还是一个纨绔公子哥时,与那群“兄弟”上青楼寻乐子,同行的“兄弟”偶尔也有人用那玩意助兴。都是用后不久发作,当时才能尽兴,哪里等得了这许多天。
所以时昭很不明白这大夫一脸沉重是为何。
大夫沉默片刻,招呼一个小药童过来招呼他们,尔后道:“客人稍等。”
“好的,有劳大夫了。”
时昭不解,但也不急于这一时半会。毕竟一会看完诊,付了诊金,他还要去拜访曾有一面之缘的故友。
这时陈杨医馆也没有别的病人,时昭也没有挪位,在看诊的椅子上坐了会,到也不耽误。没一会就听到身后传来门帘的响声,伴随着坐堂大夫的声音:“东家,就这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