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整整一个月都没有东西送来。
妮子仔细地跟姜喜月解释了一遍,最后道:“你要是实在受不了,还有时间,可以在风沙来之前就走。”
姜喜月却并不在意。
“我要是离开,那你们的心意不是白费了吗?”
她笑着指了指屋子里的床铺和桌椅。
交代完需要注意的事,妮子和张家两兄弟离开,姜喜月才把自己的行李拿出来。
衣服一件件整齐地挂在柜子里,剩下的几本书放在书架上。
等做完这一切,她打量着手里剩下的两小包种子,从里面挑出两粒黑色种子小心地包好,抱着刚才在房间里找到了两个塑料箱子,出门挖土。
地球的土壤污染严重,姜喜月特意往地下挖了半米多,直到露出下面的泥土,她才捧出一些放在箱子里拖回家。
泥土呈淡淡的灰色,硬邦邦凝聚成一团,一看就掺了很多重金属。
梁惠莲留下的书里有一本《土壤的处理和养肥》,在来的路上,姜喜月就已经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
只是这些书都是在几百年前的环境基础上,上面虽然记在了一些施肥和混土的方法,但要去除重金属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不过网络上关于化学研究却有不少。
姜喜月在电脑搜索引擎上查看了一遍,发现上面竟然一点线索也没有。
唯一在角落里找到的两条内容,还是在理论基础上的胡说八道。
“看来只能一遍遍试了。”
她先把挖来的泥土敲碎,细细筛了一遍,装上满满一箱子。
打开出门时带来的水,小心翼翼地浇了小半瓶。
等周围的土壤被水浸透,才把从袋子里拿来的两粒种子种进去,盖好,放进柜子里,防止被风沙侵蚀。
做完这一切,姜喜月才穿上防沙服,出门打探地形。
能看出小河村以前规模很大,绕一圈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这还是一部分建筑已经被封杀摧毁的情况下。
大多数村民都聚集在中心位置,姜喜月路过的时候,他们都齐刷刷地看过来。
等把整个村子的地形调查完,夜幕已经开始降低,温度骤降。
姜喜月知道小河村的情况,从姜家出来之后,特意去买了不少营养剂,塞了小半箱子,足够她吃上几天了。
大门上的锁坏了,只能虚掩着,姜喜月试了两下关不好就没有再管。
反正这地方的人性格淳朴,家家户户一样的穷困,不会偷东西。
她和衣躺下,等被子的温度渐渐上来,外面已经夜深,温度估计将近零下。
姜喜月奔波了一天,迷迷糊糊涌上来汹涌的困意。
临睡觉前还在想着,这温度差不太适合种大米,但种出来的蜜瓜和葡萄一定特别甜。
刚睡着时,又突然从梦中惊醒。
从箱子里翻出一个取暖器,放在种了种子的泥土旁边。
这么冷的天,别把种子冻坏了。
适当增加温度,可以催化种子发芽。
等做好一切,她才重新回到被子里。
第二天,姜喜月照例出门绘制地形图,走出去不远,就看到张大正在帮人修屋顶,张二则站在□□下面帮忙。
白天的温度在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后,就会开始急剧升高,他们都只穿了短袖,累得满头大汗。
不只是他们,就连其他一些村民也在帮忙抢修,处处透着对沙尘暴的紧张和郑重。
从他们的对话中,姜喜月听到,按照往年的时间算,距离沙尘暴已经不到一个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