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侯夏一江,本
名姜初夏,是女儿身,是原定远将军姜海的嫡长女。
对,就是传说中人人喊打的私奔女。
再细细一查,原来人家没有私奔,是被妾室和庶妹陷害,不得不逃出去保命,改头换面,隐姓瞒名,暗暗蓄力,找到最恰当的时机,以一身才学投靠皇上,换来一身荣光,以女子之身封爵。
过程之跌宕起伏,之精彩绝伦,引发全城热议,上到王公贵族,下到普通百姓,都在全城吃瓜。
有老古董骂知夏不守规矩,叛逆任性,还骗来一个爵位,上书要求削爵,将人投进大牢处死。
也有人抗议知夏骗尽世人,将所有人骗的团团转,不值得信任,品行不端,配不上应天成。
但更多的百姓是站在知夏这一边的,为她痛心,为她怒骂妾室和庶妹,甚至连姜海也被骂进去了。
如果活的好好的,谁愿意改头换面?
姜家那些破事又一次被翻了出来,反反复复的提,吴氏和姜惠兰的名声更差了。
知夏等手头的事情一完,就去市井转了一圈,听到无数人夸赞她是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谁说女人不如男?照样建功立业,为自己挣了一个爵位,光宗耀祖。
很多人也因此重视起自家女儿的教育,希望能再出一个姜知夏。
她听着大家的议论,满意的点点头。
不错,没枉费她暗中引导舆论,为自己说话。
要是能帮到其他的女性,那也是一件大好事。
皇上和应天成也出了不少力,皇上将上书的奏折都扣下了,而应天成在朝堂上力战群雄,硬是将十几个御史说的哑口无言,恨不得撞墙。
长兴侯府,一个人早早就守在门口,看到马车过来,他急急的迎上来。
“知夏,你真的是知夏?”
姜海已经上交军权,在京城养老,身边只有一个小儿子。
至于吴氏母子三人还关在大牢,至今没有一个结果。
知夏跳下马车,淡淡瞥了一眼,像个陌生人般没有任何感情。“姜将军,有什么事吗?”
看着眼前女子清冷的目光,姜海所有的声音都冻结住。
一股深深的无力涌上心头,“知夏,我真的不知道那些事,如果我知道……”
当他得知长兴侯就是自己的亲生
女儿时,整个人都傻掉了,同僚或试探,或嘲讽,或贺喜声,他什么都听不见。
那个桀骜不驯,屡屡打击吴氏母女的长兴侯?怎么可能是知夏?怎么会?
知夏面色冷漠极了,“你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想知道,不愿意知道,在你心里,吴氏是你的解语花,是红粉知已,能跟你看星星看月亮谈诗文,还替你生下了继承人,而我们母女呢,只是远在京城的陌生人,在天平的两端,你自然会选择吴氏母子四人……”
权衡利益后的结果,现实而又冰冷。
姜海心口一阵剧痛,“不是这样的,我也很思念你们母女,也想跟你们一起生活,但朝庭规矩不得不遵守。”
这话听着就像借口,知夏只觉得可笑,“得了吧,别的将军是怎么做的?他们同样驻守边关,保家卫国,但他们没有闹出宠妾灭妻,要么正妻有子,早早就立为继承人,要么正妻无子,就将庶子都送回京城,由正室抚养。”
其实这也不怎么人道,对正室不公平,凭什么要养夫君和别的女人生的?
但没办法,这是三姜四妾合法的年代,除非是没妾室,有的话庶出子女是没法回避的问题。
正室无子,就抱养庶出的,趁年纪小能养熟,养上几年就好了。
姜海哑然了,是,他本来也是打算将庶长子送回京城,但吴氏一掉眼泪就心疼了,改主意了。
结果,酿成大错。
知夏越过他走向大门,头也不回的走了,这样的父亲不认也罢。
姜海的眼眶一热,两行清泪滚落下来,心如刀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