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跟杨母解释。
这个年代就是需要有老师无私奉献,杨姝妹既然有幸回来,那就一定要为国家做一点贡献。
有那么多急国家所急,奉献青春,在特殊历史时期,用瘦弱的肩膀擎起了华国教育事业的人,一干就是一辈子。
华国能有后来的崛起,四十年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绝对离不开八十年代师范生的无私奉献。杨姝妹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就你们都是好人,我是坏人,不给你念。要念就去念,我没钱,谁有钱谁给。”杨母气呼呼起身回屋里睡午觉了。
“奶给你拿钱,好好念,争取工农兵大学生指标给你捞着。”
“平远啊~给你家丫头装点粮食,钱我这老太婆给出。”周老太看了眼杨平远(杨父),慢慢的从裤兜里掏出一个发白的手绢,一层层打开,里面一叠毛票。
高中在县里,离家远,要住校。至于吃的,自己带什么口粮就吃什么。学校只负责给学生蒸馏。所以要带饭盒带口粮去学校。
“小姝啊~这学期学费多少啊~奶给你拿~”周老太拿着毛票一张一张的理着。
“学费是6块钱,奶,还有生活费买点笔和本子。”杨姝妹也挺难过的,现在的生活水平真的很低,老人家存点钱不容易。
主要是家里离学校太远了,有六七十里。由于学校条件有限,不能全部安排住校,根据学生离家路程远近,把学生分为三类,一类是五里以内的走读生,不但不能住校,而且中午还要回家吃饭;一类是十里以内的走读生,虽然不安排住校,但学校负责中午馏饭,同时享受每月五角钱的助学金,抵消每天二分钱的馏饭费;距家十里以上的才安排住校。
因为太远,又要花钱,所以村里大多数都是念到初中就不念了。家里出不起那么多钱,毕竟家家户户都好几个孩子。
“哎哟~要死哦~咋那么多钱~”周老太心疼的要死,但是说给了又不能不给,不然大儿媳有的嘲讽了。
咬咬牙,周老太零零散散数了十块钱出来递给了杨姝妹,“拿着,省着点花,老婆子的棺材本都拿出来了,你可得争口气啊~
你奶奶我可不像有些人,对自己闺女心狠的很。奶给你十块钱,装好了,别丢了。”周老太越说越大声,就怕屋里睡觉的杨母听不见似的。
“知道了,奶奶,我会省着花,好好学习的。”杨姝妹接过了钱,放口袋里装好。这些钱自己最起码要坚持两周吧,太难了,想哭……
杨父拿着棉布袋去锅屋旁放粮食的屋里给杨姝妹装一周的口粮。到底是自己的闺女,还是很疼爱的,所以杨父多放了一些地瓜干,还塞了几个馒头进去。
刚过完年,好歹还没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年前刚发了粮食,虽然不多,但是没那么艰难。
“丫头啊~过来,把口粮拿着。”锅屋里传来杨父的喊声。
杨姝妹起身走过去,“哎~我来了,爸。”
走到锅屋接过杨父手里的棉布袋,看起来还不少。杨姝妹打开瞅了瞅,看到有三四个杂粮馒头,还有两个白面馒头,红薯干也不少,吃一周是够的。
杨姝妹系紧了袋口。抬头看到杨父从棉袄内衬里掏出了一把毛票。
“爸手里也没多少钱,给你拿五块钱,也别太省了,亏了自己,啊~丫头。”杨父把钱递给了杨姝妹。摸了摸她的头发,叹了一口气。
“丫头啊~你也别怪你妈舍不得给你钱,你妈都是以前苦日子过久了,精打细算就怕再来天灾人祸的~一下子没吃没喝的~扛不过去。
你妈对自己也很抠的,家里人口也多,不省着点,就活不下去了,你体谅体谅你妈,别怨她。”
“我知道的,爸爸,没有怨她,等我以后赚钱了,我养你们老。给妈存多多的粮食和钱,让她花的安心。”
杨父咧着嘴笑了,“你有这心就行,不怨你妈就好,去把铺盖都收拾好,要带着的东西别漏了,太远了,来回跑不方便。”
“嗯,我知道了,爸,我去收拾了,你快去休息休息吧!”
杨姝妹拉着杨父去了堂屋,推着杨父去西厢房睡觉。
进去看到杨母侧躺着,脸朝着里面在睡觉。至于睡没睡着,杨姝妹没看出来。杨父歪在杨母旁边休息。
杨姝妹放下口粮在自己的床上就出来了,准备等父母午休结束再收拾行李,反正自己下午也没什么事做。
堂屋里就奶奶还在,爷爷应该去午休了。堂姊妹们聚在一起小声嘀咕。大哥起身走了,去登记农具的房子休息了,那里是大哥在负责登记发放。
大哥就属于能者多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