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字很快让李少康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李少康估计,这就是清河崔氏在金城商行的掌柜崔三所留。
对于崔三此人李少康并不是没有了解
,反而当初接触过。
当初的崔三和李少康见面是在狄道县的李氏祖宅里。
五姓七望一家,虽说陇右李氏不是最亲密的一家,但是同属于五姓七望,加上崔三来金城,这里是陇右李氏的地界,他作为外来者,想在陇右李氏的地盘上做生意,当然得拜访一番。
当初接触的时候李少康对于崔三此人最大的认识就是典型的笑面虎,但是他眼神中透着一股子精明,不是那种商人的精明,而是小人的精明,好像随时准备着算计别人。
正是因为这个特殊印象,李少康对于崔三这个清河崔氏在金城的小头目还算了解。
现在崔三遭到清河崔氏灭口,不用想,这种精明的人一定留下了线索,不可能就这样死去。
崔三留下线索对于他来说是好事,至于崔三临死也要背叛清河崔氏,即使五姓七望同气连枝,如同一家,但是李少康可不管。
他现在是太子李承乾的嫡系,未来进入东宫六率,他的身上就打上了太子党的标签。
和别的七望子弟不同,陇右李氏本就是皇族的一份子,所以李少康不是以家族为先,而是成为李承乾的嫡系以后事事以李承乾的利益为先,这是作为嫡系手下的觉悟。
至于清河崔氏的所作所为,听闻过的李少康甚至有些厌恶。
清河崔氏,源自姜姓,是齐太公的后裔,崛起于汉末时期,族中有两个较为出名的人,一个是崔林,一个是
崔琰。
熟读历史,李少康知道,崔氏祖上最有名之人就是两人,他们都在三国志上有过记载。
东汉末年,崔琰是汉末三国最为德高望重的名士,成了曹魏上层统治集团的一部分。
崔氏走向繁荣的是崔宏父子,更甚者为崔浩。
北魏的官制,礼仪等都是由崔浩制定的,足以看出政治才能与地位。
他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这也使得清河崔氏走向辉煌。
骄兵必败,受到大多数人推崇的崔浩,开始忘乎所以然,大力激进的推行改革。
他颁布实施的措施触犯到了一些鲜卑贵族的利益,引起了贵族的不满,受到了强烈的打压。
并且在编纂史书时,还描写了大量鲜卑祖先的丑闻。
这也使得他的处境更加岌岌可危。
前朝科举制的出现代替了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标准由门阀士族转变为品德与才干,进行考试选举,能者上任。
这对许多门阀士族造成了威胁,其中就包括清河崔氏。
当然,千年的世家不是吹的,清河崔氏并未销声匿迹,在社会朝堂之上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太上皇建唐之时,拉拢清河崔氏使得崔氏借着这个机会复兴了起来。
陛下对于崔氏不满要从编纂《氏族志》说起。
朝廷要求编撰的《氏族志》清河崔氏居然位于首位,并且压了皇姓李一头。
陛下与皇亲国戚都十分生气与忌惮。
细数大唐朝堂,崔氏既没有担任高管的人,又没有什么
旷世奇才,为什么会是第一?
难道李氏贵为天子比不上一个氏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