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举人能称之为老爷,秀才是称不了的,但是苏老爷却是个例外。他执教二十多年,教出了太多的秀才,还有举人与进士,人称一声苏老爷,并不为过。
兴南县,谁不想进苏家学堂读书?
但是苏家学堂却没那么容易进的,除了县学,也就是苏家学堂最难进了。
特别是最近,因为精力有限,苏老爷已经慢慢减少收徒了,就是县里有名望的人,想要进苏家学堂,都没那么容易。
何况是普通农家呢?
“大嫂,真的吗?”四郎的声音都颤抖了。
姚筱月道:“此事,我早有打算,来年我家秋阳也该到了启蒙,便想着,与四郎一起去姥爷的学堂,正好有个伴。”
四郎兴奋不已,眼睛亮如日光。
他突然站起身,朝着姚筱月重重地拜下去:“四郎多谢大嫂提携。”
待来日有成就,一定要报答大嫂今日提携之恩。四郎心里想。
姚筱月道:“我只是帮你报个名,但姥爷向来对学生极为严格,四郎你有信心过考核吗?”
四郎道:“四郎定当尽力为之。”
能有这个名额,就已经是上天给他的机会了。
如果他过不了苏老爷的考核,那也怨不得任何人,
刘氏却有些担心,问姚筱月:“月娘,你可知苏家公会出怎样的题考核?”若是知道题型,或许可以临时突击?
姚筱月摇头:“我却也不知,只是姥爷收学生,分几个档次,其中之一便是以启蒙为最低标准。”
她想了想,四郎才十岁,启蒙应该过了,但也不知如今读到何程度了。
不等她问,就听四郎道:“我如今已经背下所有启蒙的书,四书已经读到论语。”之后又有些不好意思,“只是刚刚背下论语,却不曾懂其意。”
他上学的那个学堂,先生只是童生,先生自己都没读懂论语,他自然更不知道了。
他向来勤奋,早已把论语背下了。
姚筱月吃惊,能将整本论语背下,四郎当真不简单。
她忍不住再看向四郎,见眼前少年挺直着腰背,已经有了读书人的风骨。
她忍不住道:“应该够了。”
她可是知道,便是如今年纪轻轻就考中秀才的纪越,当时十岁的时候,也不曾把论语背下来。他能够考中秀才,有大半是运气所在,正好考到了他所熟知的。
四郎这么小的年纪,就已经背下了论语,可想而知,如果有一个名师教导,肯定能够早早考中秀才,说不得,还能比纪越厉害。
姚筱月起了惜才之心。
一开始她想把四郎推荐给姥爷,一来是因为四郎是自己夫家小叔子,二来也是因为家婆刘氏在旁说项。
但如今,姚筱月是真的想要让姥爷能够培养四郎。她能够想象,四郎立了起来,萧家会有怎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