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抱怨无人得知,郁暖甚至不知道戚han时曾经为她请了太医,并且还亲自带着太医来了福临县。
当日后戚十一提起这件事时,郁暖才明白,原来戚han时那么早就对她动了心思。
……
郁暖昏迷的三天之中,印染作坊正常运转,不过村里的传言倒是有不少。
有说郁暖快死了的,也有说郁暖只是失魂症犯了的,还有幸灾乐祸等着看印染作坊关门的。
张里正找的二十个工人里也有担心拿不到工钱的,不过在没有得到消息时,没人上门讨要工钱,这也让郁暖对这些人的认识更深了一层。
既然她会一直留在这里,那么就要好好计划自己的未来了。
印染作坊自然要一直开下去,而且她打算继续扩大规模。
除开晾晒布料的地方,现在的作坊里是可以容纳六十个工人同时作业的,郁暖打算再招二十个人。
消息刚放出去,村里就有许多人上门自荐。
郁暖跟家里人早就统一了阵线,一致将他们推到里正那里。
虽然找张里正帮忙要花点银子,可能省去不少麻烦,所以郁暖打算以后只要是在村里招人,都交给张里正去办。
雇的人越来越多,郁松父子又不擅长管理,郁暖便将这事交给李大山和伍氏。
工人们分两组,李大山负责一组,伍氏负责一组,他们两个直接对接郁暖。
“暖暖,我们帮忙看着人而已,用不着涨工钱。”李大山拒绝郁暖要给两人涨工钱的提议。
伍氏也道:“都是顺便的事,哪里值得你特地给加工钱呢?你快别跟我们客气了,我家虎子的天花还是你给治好的,当时你可是一分钱都没收。”
郁暖坚持道:“一码归一码,这是你们应得的。再说以后我这里还会继续扩大,到时候你们管的事就会越来越多,我怎么好意思让你们做白工呢,要是你们不同意,我可就另外找人了。”
李大山和伍氏这才答应下来。
作坊这边的事情处理完后,郁暖又找郁松商量买地的事。
“是该买地了,咱们庄户人家本就该置办些田地。”郁松赞同道。
郁暖笑道:“爹,咱们买地可不是为了自己种的。”
“啊?不自己种?难道佃出去?”郁松疑惑道。
郁暖摇头:“我们请人打理。”
她的记忆里有一套关于生态农业的东西,是时候拿出来用用了。
据她所知,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不高,土地的利用率也低,既然她有改变的方法,那就为这个时代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吧。
当然,她也不是那么无私的人,生态农业真的搞起来的话,其中的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
现在的大齐并不太平,南边的武王和宁王针锋相对,已经打了几场小规模的仗了,郁暖觉得还是要自家地里有粮,心里才踏实。
郁松皱眉:“咱家这么多人,干啥还要请人种地?有我跟你哥哥们呢。”
“爹,你听我说,咱们家买地是有要求的,要买这样的……然后……”
郁暖简单的跟郁松科普了一下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念,听得郁松一愣一愣的。
“暖暖,你说的这些真的可以吗?我种了一辈子地都没听过。”
郁暖灿烂一笑:“既然没听过,那咱们就试试吧,最多也就是种坏一年地罢了。”
郁松想了想就点了头,他现在已经有底气也有资本让郁暖去尝试了。
敲定了买地的事,郁松就开始留意符合郁暖说的条件的地,等着秋收过后就能把这事提上日程